學生標準化病人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中的應用:
近日,長江大學臨床醫(yī)學院外科教研室吳明燦、毛盾和林冬等共同發(fā)表論文,旨在探討醫(yī)學生作為標準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在外科學見習中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效果。研究指出,引入SSP開展PBL教學能明顯提高學生臨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于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度影響不明顯;SSP可以替代職業(yè)標準化病人進行PBL教學。
選取2008級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16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按自然班隨機分為PBL組和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組。PBL組(81人)引入SSP開展PBL教學,LBL組(80人)按LBL進行見習。見習結束時對2組學生進行理論考核,并對PBL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錄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2組差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與構成比描述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理論考核結果顯示PBL組病案分析平均成績?yōu)椋?7.35±5.95)分,明顯高于LBL組的(33.25±4.89)分(P=0.001);PBL組總評成績?yōu)椋?1.20±8.67)分,亦高于LBL組的(67.79±9.87)分(P=0.018);2組選擇題平均成績分別為(33.85±5.05)、(34.24±6.87)分,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58)。問卷調查的10個條目,回答為“好”的比例均超過75%,其中SSP的配合程度、SSP無暗示性語言或動作、能激發(fā)學習興趣3個條目,回答為“好”的比例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