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務人員都是HBV等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職業(yè)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及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均發(fā)布了有關文件,制定了相應保護措施。在這些措施的實施中,首先應明確:因為某個血樣病毒感染性情況不明,在工作中必須假定所有血樣都具有感染性,嚴格施行保護措施,不存僥幸心理。
1.使用安全性、優(yōu)異的血液學檢驗用品:追求安全性、保護醫(yī)務人員及患者的健康,是近年來血液學檢驗用品設計和生產的趨勢。當今各大醫(yī)療器械公司紛紛推出安全性優(yōu)異的采血檢驗產品,歐美一些先進國家,在檢驗中普遍采用安全性領先的產品,提高工作環(huán)境質量。以采血器材為例,各大醫(yī)院已使用真空采血系統(tǒng),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醫(yī)務人員在采血、標本運輸、處理以及廢物棄置等檢驗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與血樣產生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可能。
2.洗手:與患者和血樣接觸后,經常洗手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常規(guī)洗手,用肥皂及自來水沖洗就已經足夠,無需使用消毒液。不提倡使用消毒紙巾。使用消毒紙巾,不用水沖,不能充分稀釋或沖去手上的污染物。經常洗手可以在洗手后擦一些護膚品,以保護皮膚。建議在下列情況下必須洗手:(1)當手上沾有肉眼可見的血跡時。(2)工作完成后。(3)脫手套后。(4)在飲食、吸煙、化妝、換隱形眼鏡及上廁所前。(5)在任何需要手與粘膜、眼睛或破損皮膚接觸前。
3.戴手套:戴醫(yī)用乳膠手套可以為醫(yī)務人員提供很好的保護。乳膠手套盡管不能避免針頭造成的機械損傷,但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皮膚與血液的接觸。而且,當針頭造成意外損傷后,乳膠手套還可以起到一種阻擋、封閉作用,減少進入傷口的血量,從而降低感染可能。建議以下情況,采血員必須戴手套:(1)采血員手部皮膚有破損時。(2)給不合作的患者抽血時。(3)皮膚穿刺采血時(如采指頭血時)。(4)新采血員培訓時(既可保護學生又可使學生習慣戴手套采血)。
4.清除血跡:真空采血系統(tǒng)為全封閉系統(tǒng),使用真空采血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減少采血、標本運輸、標本處理中血樣外濺的機會。但是各種操作意外也可能發(fā)生,造成血樣對環(huán)境的污染。如使用傳統(tǒng)注射器——試管方式采血,試管無蓋,系統(tǒng)開放,血液學檢驗過程中血樣污染環(huán)境的機會大大增多。無論采用何種系統(tǒng),一旦出現(xiàn)血樣污染,即應使用醫(yī)用消毒劑,清除血污。具體清除步驟如下:(1)清除前應先戴厚乳膠手套,有條件時可以穿保護服。如果血污中帶有碎玻璃或其它利物,應先將其掃除,切毋用手接觸。如果血污太多,可考慮穿不透水的膠鞋。(2)用手紙、紗布或紙巾等吸干血跡,以增加消毒劑的效力。(3)清洗污染面,并吸干。(4)使用中效至高效醫(yī)用消毒劑消毒表面。消毒液應保留足夠的時間。(5)可吸干消毒液或令消毒液自干。(6)用水沖洗表面并擦干防滑。(7)將所有廢棄物置于專用容器,按醫(yī)院有關規(guī)定統(tǒng)一棄置。
5.針頭的使用與棄置:針頭損傷是職業(yè)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使用針頭時要格外小心。在操作過程中,原則上應盡量減少使用針頭、減少對針頭的操作。推薦使用真空采血系統(tǒng)。多數(shù)真空采血系統(tǒng)廠商均提供專用針頭棄置容器。采血后,血樣已在真空管中。一手拿持針器,針頭可以輕松地在專用針頭棄置容器的凹槽內取下,針頭自動落入堅固的容器內。這樣,血樣的質量和人員的安全均得到了很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