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復:本題選B。
1型超敏反應中的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
1 .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 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是參與Ⅰ型超敏反應的主要細胞,胞漿含有嗜堿性顆粒,能釋放或介導合成大致相同的活性介質,如組織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緩激肽等。此二類細胞來源于髓樣干細胞前體。其細胞表面均具有高親和力的 IgE Fc 受體,能與 IgE Fc 段牢固結合。
肥大細胞主要分布于皮膚、淋巴組織、子宮、膀胱、以及消化道粘膜下層結締組織中微血管周圍和內臟器官的包膜中,嗜堿性粒細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2 .嗜酸性粒細胞 一般認為嗜酸性粒細胞在Ⅰ型超敏反應中具有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在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過程中,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可釋放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eosinophill chemotactic factor of anaphylaxis,ECF-A),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局部聚集。嗜酸性粒細胞通過釋放組織胺酶滅活組織胺,釋放芳基硫酸酯酶滅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同時也可直接吞噬和破壞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出的顆粒,從而下調Ⅰ型超敏反應。近年來研究發(fā)現,嗜酸性粒細胞被某些細胞因子,如 IL-3 、 IL-5 、 GM-CSF 或 PAF 活化后,亦可表達高親和力的 IgE Fc 受體,引發(fā)脫顆粒,參與Ⅰ型超敏反應晚期相的形成和維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