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鐵蛋白測定原理是什么?臨床意義是什么?為了幫助檢驗職稱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1)原理:
常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將血清鐵蛋白(待測抗原)和125I標記的鐵蛋白(標記抗原)與一定量的抗鐵蛋白抗體(兔抗人鐵蛋白)混合溫育,使待測抗原與標記抗原共同競爭結合抗體,為了除去過量未結合的同位素標記抗原,采用第二抗體(羊抗兔IgG抗體)和聚乙二醇(PEG)分離沉淀抗原抗體復合物,并測定其放射性,對照所得競爭抑制曲線,即可查出待檢血清鐵蛋白的含量。
參考值:成人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小兒低于成人;青春期至中年,男性高于女性。
2)臨床意義:
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早期、失血、營養(yǎng)缺乏和慢性貧血等。增高見于肝臟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惡性腫瘤。
推薦閱讀:
免費刷題!2021檢驗職稱【醫(yī)考愛打卡】微信小程序!
以上“血清鐵蛋白測定原理是什么?臨床意義是什么?”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各位檢驗職稱考生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考試動態(tài)、輔導精華、考試經驗、輔導課程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