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驗項目選擇的原則介紹
檢驗項目選擇的原則是檢驗職稱考試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復習掌握。
1.針對性
主要是應根據(jù)所需提供何種信息來確定檢驗項目的選擇。如對糖尿病患者顯然檢查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十分重要;治療過程中的監(jiān)測用末梢血及血糖儀進行床旁監(jiān)測(POCT)是完全可以的,但要用于確診就不一定合適。又如懷疑乳腺癌的女性患者,選擇特異性前列腺抗原就無此必要;多數(shù)腫瘤標志物用于早期診斷效果并不理想,但用于療效及病情觀察價值更大些。又如當某種疾病治療后觀察治療效果時,顯然選擇應是針對其療效有價值的特定試驗,但當觀察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時,則需檢查有關功能性試驗,如肝功、腎功、造血功能等中有關檢驗項目。
2.有效性
主要應考慮該項檢驗對某病診斷的敏感度及特異度。由于敏感度和特異度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不同情況下,側(cè)重點可能有所不同。如人群篩查時,應考慮敏感度較高的檢驗項目,以避免漏診,為了確診,則應選用特異度較高的試驗,以避免誤診;
3.時效性
強調(diào)及時。特殊情況下應有補充措施。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就診時,應先用干化學法(POCT)進行肌鈣蛋白T或I檢測,但同時應作定量測定;一些標本細菌培養(yǎng)前不妨同時涂片鏡檢,作出初步報告。
4.經(jīng)濟性
應從成本/效益關系來考慮。主要要從總體考慮患者的經(jīng)濟支出。這里有兩方面的問題要解決:一是過度檢查,作一些不必要的檢查,造成患者檢查費用的增加;另一種情況是選用一些質(zhì)量不太可靠的項目/或應該做的檢查項目而沒有全部申請檢驗,暫時的檢查費用少了,但延長了診療時間,患者整個醫(yī)療費用可能更增加了。
還有更多關于2020年檢驗職稱考試政策動態(tài)、精煉知識點及備考經(jīng)驗都在醫(yī)學教育網(wǎng),助力你的2020年檢驗職稱考試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