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檢驗的化學檢查有哪些?
糞便檢驗的化學檢查有哪些?為了幫助各位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下:
(一)隱血試驗
胃腸道少量出血時,糞便用肉眼及顯微鏡均不能證明的出血稱為隱血。用化學法或免疫法等方法來證實隱血的試驗,稱為隱血試驗。
1.檢測原理
(1)化學法:利用血紅蛋白中的含鐵血紅素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作用,最終氧化色原物而使之呈色。
(2)免疫法:化學法存在特異性與準確性的問題,目前臨床上逐漸推廣了免疫學方法,如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膠體金法等,靈敏度高,血紅蛋白為0.2mg/L或0.03mg/g糞便可呈陽性結果。
如表:幾種化學法隱血試驗的比較
2.方法學評價
(1)化學法:
操作簡單易行,但缺乏特異性和準確性。
①動物性食品可使隱血試驗出現(xiàn)假陽性;大量生食蔬菜也可使結果出現(xiàn)假陽性。
②如服用大量維生素C可出現(xiàn)假陰性。血液在腸道中停留過久,血紅蛋白被細菌降解也會導致假陰性等。因此,采用此類方法檢驗隱血前,要求患者素食3d,并且不要服用維生素C等還原性的藥物。
(2)免疫學:具有快速、方便、靈敏度和特異性高等眾多優(yōu)點。
①假陽性:因靈敏度過高而引起,一些胃腸道生理性失血<2ml/24h,或服用刺激胃腸道的藥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2~5ml/24h)可為陽性。
②假陰性:消化道出血后,血紅蛋白在胃腸道中被消化酶及細菌作用后分解而使免疫原性減弱、消失或改變。故免疫學法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檢驗,而40%~50%上消化道出血不能檢出。大量出血時,血紅蛋白(抗原)濃度過高造成的與單克隆抗體不匹配(即后帶現(xiàn)象),亦可出現(xiàn)假陰性。
3.參考值:陰性。
4.臨床意義
消化道疾病如潰瘍、藥物(如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吲哚美辛等)對胃黏膜的損傷、腸結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鉤蟲病、結腸息肉以及消化道腫瘤(如胃癌、結腸癌等),糞便隱血試驗常為陽性。
消化道潰瘍經(jīng)治療后糞便顏色已趨正常,但隱血試驗陽性仍可持續(xù)5~7天,隱血試驗轉為陰性可作為判斷出血完全停止的可靠指標。隱血試驗可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普查的一個篩選指標,其連續(xù)檢測對早期發(fā)現(xiàn)結腸癌、胃癌等惡性腫瘤有重要的價值。
(二)脂肪
糞便脂肪檢查常采用稱量法、滴定法。在普通膳食情況下,脂肪約占糞便干重的7.3%~27.6%。正常成人24h糞便中的脂肪總量約為2~5g,如果超過6g,則稱為脂肪瀉。常見于梗阻性黃疸、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纖維囊性病以及小腸病變等。
(三)膽色素
1.糞便膽紅素
正常人陰性。嬰幼兒因正常腸道菌群尚未建立,糞便膽紅素常為陽性,糞便可呈金黃色。成年人可因大量應用抗生素、嚴重腹瀉、腸蠕動加速等使膽紅素也為陽性。
2.糞膽原
正常人陽性。糞便中糞膽原含量在梗阻性黃疸時明顯減少,并與梗阻程度密切相關;而各種溶血性疾病,如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蠶豆病、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及瘧疾等可表現(xiàn)為強陽性。
3.糞膽素
正常人陽性。膽紅素在腸道經(jīng)細菌作用后轉變成尿(糞)膽原,尿膽原除部分被腸道重吸收進入腸肝循環(huán)外,大部分在結腸被氧化為糞膽素,并隨糞便排出體外。膽道梗阻時,糞便中無糞膽素而呈白陶土色。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糞便檢驗的化學檢查有哪些?”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關于檢驗職稱的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