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直播課
(一)指征:對于殘根、斷根,特別是根周組織有各種病變者,原則上都應拔除。
不拔除:斷根短?。ㄖ?mm以下),根周組織無明顯病變,繼續(xù)取根創(chuàng)傷過大,或可能引起神經損傷、上頜竇穿孔等并發(fā)癥,可考慮不拔除,注意觀察即可。
對于全身狀況不良、耐受性差、手術復雜時間長者,可考慮暫緩拔除。
(二)方法
方法及原則 | ||
根鉗取根法 | 對高位的殘根、斷根可用根鉗直接拔出。 只有當牙根斷面低于牙槽突過多,無法鉗夾時才配合使用牙挺或采取翻瓣去骨法。 |
|
牙挺取根法 | (1) 高位斷根選擇直牙挺;低位斷根使用根挺;根尖1/3折斷選用根尖挺;彎挺適用于后牙 (2) 挺牙根時,支點應放在牙槽中隔、牙槽窩壁或腭側骨板 (3) 關鍵:將挺刃插入牙根與牙槽骨板之間 (4) 如牙根斷面是斜面,根挺應從斜面較高的一側插入 (5) 挺插入后,主要使用楔力結合小幅的旋轉撬動,在向根尖推進的同時逐步加大旋轉幅度,將牙根挺松并取出 |
|
翻瓣去骨法 | “瓣”(flap) | 指運用外科手法切開、分離掀起部分黏骨膜而形成帶蒂、保持自身血液供應的軟組織瓣,顯露下方的骨壁,為后面的手術創(chuàng)造通路,從而顯露牙根及病變組織,達到去骨、取根、去除病灶的目的;完成手術后能將其復位縫合于原來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
切口 | (1) 在切口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好手術需要暴露的部位和范圍,以決定切口位置和長度,瓣要有足夠的大小,才能有效暴露下方的術野,便于器械的進入和使用,避免牽拉張力過大造成軟組織撕裂 (2) 為保證瓣能正常愈合,要注意確保血液供應,瓣的基底必須比游離齦緣寬大。 (3) 應事先預測可能的去骨范圍,切口的位置要保證瓣復位縫合后下方有骨支持,切口距術后骨創(chuàng)緣至少6-8mm,否則創(chuàng)口可能因塌陷、裂開而延遲愈合。 (4) 下頜前磨牙區(qū)應避免傷及頦神經,下頜磨牙后區(qū)應勿太偏舌側以免傷及舌神經,上頜者應注意由腭大孔及切牙孔穿行之血管神經束,后者必要時可切斷。 (5) 常用切口有梯形、角形和弧形。附加切口應位于牙面的近中或遠中軸角,與齦緣約成45°,不應在牙齦乳頭作縱切口,避免破壞乳頭形態(tài),也不要切在牙面的頰側,否則可能在頰側附著齦形成小缺損。 (6) 各種瓣的蒂都要放在齦頰溝側,一般不要超過齦頰溝底,否則易出血,術后腫脹重。 |
|
翻瓣 | (1) 牙槽突的軟組織瓣應為全厚黏骨膜瓣。 (2) 翻瓣從兩切口相交處開始,先剝離附著齦,然后向移行溝推進,骨膜分離器應有良好的指點,應貼骨面向前推進,而不可強行揭起黏骨膜瓣。 |
|
去骨 | (1) 可使用骨鑿、牙鉆、渦輪機和其他外科動力系統(tǒng)。 (2) 去骨量不宜過多,以暴露牙根、能插入牙挺或根鉗可以夾持為度,去骨寬度應達牙根的整個寬度。 |
|
拔出牙根 | 牙根取出后應去除銳利不規(guī)則的骨緣、骨突和過高的牙槽中隔并使之光滑移行,徹底清理、沖洗創(chuàng)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