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時間>> | 考試公告>> | 各地動態(tài)>> |
重大變動>> | 摸底測試>> | 資料0元領(lǐng)>> |
山藥味甘性溫,屬補益藥。功能補脾胃、益肺氣、強腎固精、治帶下。補脾胃,益肺氣、治帶下用炒山藥,強腎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藥。
1、補脾胃:配白術(shù),黨參,茯苓、扁豆,蓮子肉、炒芡實等,常用于脾胃虛而大便虛瀉難愈、四肢疲乏無力,脈虛等癥。山藥有補脾胃而止泄瀉的作用。
2、益肺氣山藥有補脾胃以益肺氣的作用:常配合黨參、五味子,黃芪、陳皮、白術(shù)等,用于肺氣虛而致的氣短乏力,懶言聲低,自感胸中氣少、右寸脈虛等癥。
3、強腎固精:山藥有強腎固精的作用。常配合生地黃、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鎖陽。金櫻子等用于腎虛而滑精,遺精等癥。
山藥生用能補腎生精、益肺腎之陰而治消渴。以上消明顯者(口渴甚、飲水不能解渴,消瘦、尿多,自汗等),可配伍天花粉、麥冬,知母、黃芩、五味子,沙參、生石膏、烏梅等同用,以中消較明顯者(飲食倍增,易饑餓,多飲多食,人體消瘦,四肢乏力等),可配伍生石膏,知母、葛根,黃精,黃芩、花粉、生大黃、生地黃等同用,以下消為甚者(尿頻數(shù),尿量多,口渴,腰酸痛,膝腿乏力,陽萎等),可配伍生地黃、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澤瀉,丹皮,茯苓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肉桂(少量)等同用。近些年來根據(jù)以上經(jīng)驗和理論,隨證加減變化,用以治療糖尿病、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等(表現(xiàn)為消渴證者),可取得一定效果。
4、治帶下:脾腎兩虛、濕邪注于下焦可發(fā)為帶下病。濕寒重者多為“白帶”,濕熱重者多為“黃帶”或“赤帶”。山藥既能補脾胃以化濕邪,又能固腎氣以止帶下。治自帶常與白術(shù)、蒼術(shù)、茯苓,龍骨、烏賊骨,吳萸、烏藥及車前子等同用,治黃帶常與黃芩、黃柏、白果、車前子、芡實,苡米等同用,治赤帶常與黃柏炭、茜草炭、川斷炭、乘寄生、茯苓,當(dāng)歸炭、白術(shù),白芍等同用。
白術(shù)燥濕健脾,益氣生血之力大于山藥,山藥補腎強精之力大于白術(shù)。
炒苡米、炒山藥均能健脾止瀉,但苡米偏于利濕以燥脾,山藥偏于補脾腎而固澀。
對于陰虛火旺而導(dǎo)致睥虛泄瀉者,如只用白木、苡米之類治療,易致腎陰受傷,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用山藥配蓮子、芡實等以實脾,則補脾而不妨于腎。
用山藥時,有時可產(chǎn)生氣壅。腹中脹悶、食欲不振等副作用,這時可配用一些陳皮,以防其副作用。用量一般為三錢至七,八錢。必要時也可用到一兩多。腹脹,中焦?jié)M悶者,不宜用。
天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