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 > 輔導精華 > 正文

急性腎衰竭-外科主治醫(yī)師

2013-08-15 13:52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急性腎衰竭是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

急性腎衰竭(ARF)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損害,在短時間(幾小時至幾日)內出現(xiàn)血中氮質代謝產(chǎn)物積聚,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及全身并發(fā)癥,是一種嚴重的臨床綜合病征。腎功能受損的突出臨床表現(xiàn)是尿量明顯減少,觀察ARF病人的24小時尿量非常重要。正常成年人尿量為1000-2000 ml/d,若少于400 ml/d稱為少尿,少于100 ml/d稱為無尿。但是,僅根據(jù)尿量不能完全判斷ARF,在非少尿型者,則可出現(xiàn)尿量>800ml/d,而血中尿素氮、肌酐呈進行性升高,提示仍存在腎衰竭。這種情況多見于手術和創(chuàng)傷后,容易忽略。ARF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通常在生化檢查時才發(fā)現(xiàn)血尿素氮和肌配濃度明顯升高。ARF還可能與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并存(如心、肝、肺)構成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盡管大多數(shù)ARF是可逆的,但是由于部分病人原發(fā)病重、并發(fā)癥多,尤其是有多器官功能障礙者,治療更為棘手,??晌<安∪松?。

病因 引起ARF的病因可分為三類。

1.腎前性 由于出血、脫水、休克等病因引起血容量不足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心臟疾病、肺動脈高壓、肺栓塞等所致心排出量降低;全身性疾病,如肝腎綜合征、嚴重膿毒癥、過敏反應和藥物等引起有效血容量減少以及腎血管病變,這些均可導致腎血流的低灌注狀態(tài),使腎小球濾過率不能維持正常而引起少尿。初時,腎實質并無損害,屬功能性改變;若不及時處理,可使腎血流量進行性減少,發(fā)展成為急性腎小管壞死,出現(xiàn)ARF.

2.腎后性 由于尿路梗阻所致,包括雙側腎、輸尿管或孤立腎、輸尿管周圍病變以及盆腔腫瘤壓迫輸尿管引起梗阻以上部位的積水。膀朧內結石、腫瘤以及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腫瘤和尿道狹窄等引起雙側上尿路積水,使腎功能急劇地下降。如能及時解除梗阻,腎功能可以很快恢復,但梗阻時間過長,亦會使腎實質受損害,導致ARF.

3.腎性 主要是由腎缺血和腎毒素所造成的腎實質性病變,約75%發(fā)生急性腎小管壞死。臨床上能使腎缺血的因素很多,如大出血、膿毒性休克、血清過敏反應等。腎毒素物質有:氨基糖昔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等;重金屬如秘、汞、鋁、砷等;其他藥物如放射顯影劑、阿昔洛韋、順鉑、異環(huán)磷酞胺、環(huán)抱素A、兩性霉素B等;有機溶劑如四氯化碳、乙二醇、苯、酚等;生物類毒物如蛇毒、青魚膽、覃毒等。腎缺血和腎毒素對腎的影響不能截然分開,常交叉同時作用,如大面積深度燒傷、擠壓綜合征、膿毒性休克等。

應該注意的是,以腎前性和腎后性的病因所致者,早期階段僅僅是腎功能障礙而無嚴重的腎實質性損害,只有原發(fā)病因未及時糾正而繼續(xù)進展,才會造成ARF.

發(fā)病機制 ARF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涉及因素甚多,目前仍未完全闡明,但主要是涉及腎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腎小管功能障礙兩方面。

1.腎血流動力學改變 在腎缺血、腎毒素等因素作用下,通過一些血管活性物質,主要是內皮素、一氧化氮、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前列腺素和血管緊張素等,使腎血液灌注下降及腎內血管收縮,腎內血液發(fā)生重新分布,髓質缺血,特別是外層髓質,呈低灌注狀態(tài),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GFR在不同平均動脈壓下能自行調整,當平均動脈壓下降至60 mmHg,則GFR下降50%.腎灌注壓力降低僅是ARF的起始因素。另外氧自由基引起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與其種類、合成量及作用的血管部位有關。

2.腎小管功能障礙 指各種因素所導致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及其功能障礙。腎持續(xù)缺血或腎毒素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的機制有:①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及其所致的細胞內鈣離子濃度明顯增加,激活了鈣依賴性酶如一氧化氮合成酶、鈣依賴性細胞溶解蛋白酶、磷酸解脂酶A(PLA)等,導致腎小管低氧性損傷;②腎內炎性介質如細胞因子、粘附因子、化學趨化因子等的合成和釋放所引起的腎組織內的炎癥反應;③具有細胞直接損害作用的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等。此外,腎小管上皮在損傷后可誘發(fā)腎實質細胞的凋亡,引起其自然死亡。在這些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最終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發(fā)生腎小管堵塞和濾液返漏,成為ARF持續(xù)存在的主要因素。

脫落的粘膜、細胞碎片、Tamm-Horsfall蛋白均可在缺血后引起腎小管堵塞。嚴重擠壓傷或溶血后產(chǎn)生的血紅蛋白、肌紅蛋白亦可導致腎小管堵塞。堵塞部位近端腎小管腔內壓隨之上升,繼而腎小囊內壓升高。腎小球濾過壓接近或等于零時,腎小球即停止濾過。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后壞死、脫落,腎小管壁出現(xiàn)缺損區(qū),小管管腔與腎間質直接相通,致使原尿液返流擴散至腎間質,引起腎間質水腫,壓迫腎單位,加重腎缺血,使腎小球濾過率更低。

3.腎缺血-再灌注損傷 腎缺血、缺氧導致細胞產(chǎn)生一系列代謝改變,最初為與缺血程度相關的細胞內ATP減少;若缺血時間延長,ATP迅速降解為ADP和AMP cAMP可進一步分解成核苷(腺苷和肌酐)等,彌散到細胞外,導致ATP合成原料的不足。若缺血時間更長,可造成線粒體功能不可逆的喪失,導致ATP的再生受損。細胞內ATP減少使各種依賴于ATP能量的離子轉運發(fā)生障礙,細胞損害的酶被激活及細胞骨架蛋白破壞。這些因素導致細胞水腫、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細胞內酸中毒及細胞損害,最終引起細胞功能障礙和死亡。

4.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 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仍不很清楚,有認為可能代表了腎小管損傷的一種較輕類型。由于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腎小管堵塞等僅發(fā)生于部分的腎小管,而有些腎單位血流灌注量并不減少,血管并無明顯收縮和血管阻力不高,此時就會出現(xiàn)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癥狀較輕,預后較好。

臨床表現(xiàn) 臨床上急性腎衰竭有少尿型ARF和非少尿型ARF,而少尿型ARF的臨床病程分為兩個不同的時期,即少尿(或無尿)期和多尿期,與ARF在病理上有腎小管壞死和修復兩個階段相關。

(一)少尿(或無尿)期 此期是整個病程的主要階段,一般為7-14天,最長可達1個月以上。少尿期越長,病情愈重。

1.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

(1)水中毒:體內水分大量積蓄,若不嚴格限制水、鈉的攝人,再加體內本身每24小時的內生水可達450——500 ml,極易造成水中毒。嚴重時可發(fā)生高血壓、心力衰竭、肺水腫及腦水腫,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頭暈、心悸、呼吸困難、浮腫、嗜睡以及昏迷等癥狀。水中毒是 ARF的主要死因之一。

(2)高鉀血癥:正常人90%的鉀離子經(jīng)腎排泄。少尿或無尿時,鉀離子排出受限,特別是有嚴重擠壓傷、燒傷或感染時,組織分解代謝增加,鉀由細胞內釋放到細胞外液,血鉀可迅速升高達危險水平。血鉀升高的病人有時可無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待影響心功能后才出現(xiàn)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因此必須嚴密觀察血鉀及心電圖改變。血鉀升高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Q-T間期縮短及T波高尖;當血鉀升高至 6.5 mmol/L以上,可出現(xiàn)QRS波增寬、P-R間期延長和P波降低。對于高鉀血癥必須緊急處理,否則有引起心室纖顫或心跳驟停的可能。高鉀血癥是少尿期最重要的電解質紊亂,是ARF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3)高鎂血癥:正常情況下,60%鎂由糞便排泄,40%由尿液排泄。在ARF時,血鎂與血鉀呈平行改變,因此高鉀血癥的病人必然也伴有高鎂血癥。心電圖表現(xiàn)為P-R間期延長,QRS波增寬,T波增高。高血鎂可引起神經(jīng)肌肉傳導障礙,出現(xiàn)低血壓、呼吸抑制、麻木、肌力減弱、昏迷甚至心臟停跳。

(4)高磷血癥和低鈣血癥:ARF時會發(fā)生血磷升高,有60%-80%的磷轉向腸道排泄,并與鈣結成不溶解的磷酸鈣,影響鈣的吸收,出現(xiàn)低鈣血癥。血鈣過低會引起肌抽搐,并加重高血鉀對心肌的毒性作用。

(5)低鈉血癥:主要由ARF時水過多所致;此外還有以下情況可能產(chǎn)生低鈉血癥:嘔吐、腹瀉、大量出汗等引起鈉過多丟失;代謝障礙使“鈉泵”效應下降,細胞內鈉不能泵出,細胞外液鈉含量下降;腎小管功能障礙,鈉再吸收減少等。

(6)低氯血癥:由于氯和鈉是在相同的比例下丟失,低鈉血癥常伴低氯血癥。若頻繁嘔吐,大量胃液喪失,氯化物丟失更多。

(7)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是ARF少尿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之一。因缺氧而使無氧代謝增加,無機磷酸鹽等非揮發(fā)性酸性代謝產(chǎn)物排泄障礙,加之腎小管損害以及丟失堿基和鈉鹽,分泌H+及其與NH3結合的功能減退,導致體內酸性代謝產(chǎn)物的積聚和血HCO3-濃度下降,產(chǎn)生代謝性酸中毒并加重高鉀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深而快,呼氣帶有酮味,面部潮紅,并可出現(xiàn)胸悶、氣急、軟弱、嗜睡及神志不清或昏迷,嚴重時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出現(xiàn)心臟停跳。

2.蛋白質代謝產(chǎn)物積聚 蛋白質的代謝產(chǎn)物不能經(jīng)腎排泄,含氮物質積聚于血中,稱氮質血癥。如同時伴有發(fā)熱、感染、損傷,則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配升高更快,預后差。氮質血癥時,血內其他毒性物質如酚、肌等亦增加,終形成尿毒癥。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頭痛、煩躁、倦怠無力、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3.全身并發(fā)癥 由于ARF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以及尿毒癥毒素在體內的蓄積,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統(tǒng)的中毒癥狀。尿少及體液過多,導致高血壓、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毒素滯留,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引起各種心律紊亂和心肌病變;亦可出現(xiàn)尿毒癥肺炎、腦病。由于血小板質量下降、各種凝血因子減少,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有出血傾向。常有皮下、口腔粘膜、牙眼及胃腸道出血,以及DIC.

題庫小程序

距2024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還有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