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芳藤用于舒筋活絡,止血消瘀。治腰肌勞損,風濕痹痛,咯血,血崩,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骨折,創(chuàng)傷出血。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FúFānɡTénɡ
【別名】滂藤(《本草拾遺》),巖青杠、巖青藤、萬年青(《貴州民間藥物》),衛(wèi)生草、千斤藤、山百足(《廣西藥植名錄》),抬絡藤(《浙江天目山藥植志》),白對葉腎、對葉腎、白垟絡、土杜仲、藤衛(wèi)矛(《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尖葉爬行衛(wèi)矛(《貴州草藥》),攀緣絲棉木(江西《草藥手冊》),坐轉(zhuǎn)藤(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小藤仲、爬墻虎、鐵草鞋(《文山中草藥》),換骨筋(《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扶芳藤的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
扶芳藤,又名:爬行衛(wèi)矛。
常綠或半常綠灌木,匍匐或攀援,高約1.5米。枝上通常生長細根并具小瘤狀突起。葉對生,廣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以至長橢圓狀倒卵形,長2.5~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尖或短銳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質(zhì)厚或稍帶革質(zhì),上面葉脈稍突起,下面葉脈甚明顯;葉柄短。聚傘花序腋生;萼片4;花瓣4,綠白色,近圓形,徑約2毫米;雄蕊4,著生于花盤邊緣;子房上位,與花盤連生。蒴果球形。種子外被橘紅色假種皮?;ㄆ?~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攀援于墻壁或樹上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分布我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地。庭院中亦有栽培。
【化學成份】含衛(wèi)矛醇;種子含前番茄紅素和前-γ-胡蘿卜素。
【性味】
①《本草拾遺》:味苦,小溫,無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止血消瘀。治腰肌勞損,風濕痹痛,咯血,血崩,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骨折,創(chuàng)傷出血。
①《本草拾遺》:主一切血,一切氣,一切冷,大主風血。以酒浸服。
②《貴州民間藥物》:活血,殺蟲。治跌打損傷。
⑧《廣西藥植名錄》:通經(jīng)。治血崩,吐血。
④《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行氣活血。治腰膝疼痛,關(guān)節(jié)酸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浸酒。外用:搗敷。
【注意】《貴州民間藥物》: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跌打損傷:巖青杠莖二兩。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癩頭:巖青杠嫩葉尖一兩。搗爛,調(diào)煎雞蛋一至二個,攤紙上,做成帽樣,戴頭上;三天后,又將巖青杠嫩葉尖混合核桃肉搗爛包于頭上,一天換一次。(《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腰肌勞損,關(guān)節(jié)酸痛:扶芳藤一兩,大血藤五錢,梵天花根五錢。水煎,沖紅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慢性腹瀉:扶芳藤一兩,白扁豆一蔭,紅棗十枚。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咯血:扶芳藤六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風濕疼痛:扶芳藤泡酒,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藥》)
⑦治骨折(復位后小夾板固定):扶芳藤鮮葉搗敷患處,一至二天換藥一次。(《文山中草藥》)
⑧治創(chuàng)傷出血:換骨筋莖皮研粉撒敷。(《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