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馬甲子根的簡介
灌木,高達3米。幼枝及嫩葉多少被茸毛,后變無毛;小枝具直而尖利的刺,刺由托葉變成。單葉互生;具柄;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5厘米,寬2.5~3厘米,基部圓形,先端圓鈍或微凹,上面深綠而具光澤,下面沿葉脈有細毛,邊緣有細鈍齒,葉脈3出。聚傘花序腋生;花細小,黃綠色;花萼5裂,被茸毛,裂片三角形;花瓣5,匙形,短于萼;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絲黃綠色;雌蕊花托連生,柱頭3裂,子房2~3室,每室有1胚珠,藏于花盤內(nèi)。核果盤狀,周圍有栓質(zhì)薄翅,直徑12~18毫米;果梗長1~1.5厘米?;ㄆ?月。果期8月。
常栽培作綠籬。分布臺灣、福建、浙江、江蘇、江西、安徽、陜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葉(馬甲子葉),果實(鐵籬笆果)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10~11月采根,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的根,上部較粗壯,下部有分歧,外表有細縱皺,并殘留少數(shù)須根,質(zhì)堅硬。
產(chǎn)四川、廣西等地。
【性味】苦,平。
①《南寧市藥物志》:“澀,平,微酸。”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無毒。”
③《貴州草藥》:“性寒,味苦澀。”
馬甲子根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止血,發(fā)表散寒,祛濕止瀉。
馬甲子根的用法用量
15~90克,水煎服;外用鮮葉適量搗敷成枝、葉適量水煎洗。
馬甲子根的選方
1.腸炎腹瀉骨棒緊(馬甲子)根60~90克,切片炒黃,水煎服。
2.腸風(fēng)下血骨棒緊(馬甲子)根30~60克,配豬瘦肉燉服。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擴展閱讀:馬甲子根的化學(xué)成分
根含三萜類化合物:24-羥基美洲茶酸二甲酯,27-羥基美洲茶酸二甲酯。美洲茶酸,美洲茶酸-28β-葡萄糖酯和異美洲茶酸-28β-葡萄糖酯。根及莖還含一種環(huán)肽生物堿馬甲子堿B.
天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