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出處】《本草衍義》
【拼音名】Yē Zi Ránɡ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椰子的胚乳(椰肉)。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椰子皮條。
【化學成份】椰子含油35~45%,碳水化物15%,蛋白質不到5%,中有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食部含維生素B1_173微克%,B5_103微克%,B2微跡,α-生育酚700微克%,γ-生育酚250微克%.維生素C的含量以未成熟果中較高。椰子中含有水蘇糖、蔗糖、葡萄糖,果核含甘露聚糖。
【藥理作用】內胚乳有殺絳蟲作用,飲其汁而食其肉可驅蟲。
【性味】《綱目》: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開寶本草》:益氣,去風。
②《本草求原》:消疳積白蟲,小兒青瘦。合蜜食。
【臨床應用】治療姜片蟲?。簩⒁尤ネ馄?,在內皮上鉆孔取出椰水,加0.25%安息香酸防腐;或將椰殼鋸開,取椰肉刨成絲,加半量開水,浸1小時后壓濾取汁,使1毫升等于椰肉1克,加安息香酸防腐。成人服100毫升,11~15歲服75毫升,6~10歲服50毫升,1~5歲服25毫升。只服1次,時間不限,服后飲食照常,不需另服瀉劑。亦可取椰肉直接服用,成人1次0.5~1個(約重105~210克),兒童酌減。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于清晨空腹時服,服后數(shù)小時再進食物。全日均食流質。臨床以椰水試治18例,2例排蟲;椰肉汁治療123例,24例排蟲;全椰治療69例,30例排蟲。大部分患者于排蟲后自覺癥狀減輕。排蟲數(shù)最少為1條,最多為417條,平均為76條。均在服藥當日斌第二日排蟲,蟲體大多數(shù)尚能活動。治療中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