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須根細韌。稈匍匐地面,長達1米,向上直立部分高10~30厘米。葉鞘具膏,鞘口通常具柔毛;葉片線形,下部者因節(jié)間縮短似為對生,長1~6厘米,寬約1~3毫米。穗狀花序長1.5~5厘米,3~6枚呈指狀簇生于莖頂,小穗灰綠色或帶紫色,長2~2.5毫米;穎具一中脈以形成背脊,兩側膜質(zhì),長1.5~2毫米;外稃草質(zhì),與小穗同長,具三脈,脊上有毛;內(nèi)稃約與外稃等長,具二脊,花藥黃色或紫色,長1~1.5毫米。花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曠地、溪邊和田野間,常用以鋪建草坪和球場。廣布我國黃河以南各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粗蛋白質(zhì)6.1~14.7%,粗纖維28.5~36.9%,木質(zhì)素9.3~11.4%,灰分3.7~6.2%,鈣0.29~0.97%,磷0.15~0.41%,鎂0.08~0.22%.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棕櫚酸。
【藥理作用】全草提取液在體外試驗(即用新鮮的人的枸櫞酸化的血液與葡萄球菌懸浮液共孵,計算吞噬細胞中的細菌數(shù))有較高的吞噬指數(shù),但其嫩枝的提取物未顯示有抗菌作用。此植物可產(chǎn)生氰酸,牲畜食之,有時可發(fā)生中毒。
【性味】
苦微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微甘微酸。
②《分類草藥性》:微苦,平,無毒。
③江西《草藥手冊》:甘,平,無毒。
【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肝。
【功能主治】
祛風,活絡,解熱,止血,生肌。治風濕瘙痹拘攣,半身不遂,勞傷吐血,跌打,刀傷,臁瘡。
①《滇南本草》:走經(jīng)絡,強筋骨,舒筋活絡。半身不遂,手足筋攣,痰火痿軟,筋骨酸痛,泡酒用之良效。搗敷久遠臁瘡,生?。环蟮秱?、跌打損傷,止血收口,能接筋骨。
②《分類草藥性》:治產(chǎn)后中風,療風疾,消腫毒氣。
③《重慶草藥》:退火解熱,生肌止血。治風濕,勞傷吐血,狗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附方】
①治糖尿?。鸿F線草一兩。冰糖為引,水煎取。
②治吐瀉:鐵線草六錢。水煎服。
③治水腫:狗牙根、桐樹白皮各四錢。水煎服。
④治蛔蟲:鮮鐵線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⑤治牙痛:狗牙根、南竹根,沙參各三兩。煮豬精肉吃。
⑥治臁瘡長期不愈:狗牙根、茅草嫩尖各五錢。搗絨敷。(選方出江西《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