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
血細胞內(nèi)的過氧化酶分解H2O2 ,釋出初生態(tài)氧,使無色聯(lián)苯胺氧化成藍色聯(lián)苯胺,后者進一步變成棕黑色化合物,沉著于胞質(zhì)內(nèi)。
(2)結(jié)果判斷
陽性結(jié)果為胞質(zhì)內(nèi)出現(xiàn)棕黑色顆粒。①(一)無顆粒。②(±)顆粒細小、彌散分布。③(+)顆粒較粗、局灶分布。④(++)顆粒粗大、密集、分布較廣,占胞質(zhì)的1/2~2/3。⑤(+++)顆粒粗大、成團塊,幾乎布滿胞質(zhì)。⑥(++++)顆粒成團塊狀,充滿胞質(zhì),并覆蓋胞核。
(3)正常血細胞的染色反應(yīng)
1)粒細胞系統(tǒng):原始粒細胞大多呈陰性反應(yīng),有的可出現(xiàn)少量藍黑色顆粒。自早幼粒細胞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呈陽性反應(yīng),隨細胞的成熟,陽性反應(yīng)的程度逐漸增強。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強陽性反應(yīng),嗜酸性粒細胞陽性反應(yīng)的程度最強,其陽性顆粒比中性粒細胞粗大,有折光性,嗜堿性粒細胞呈陰性反應(yīng)。
2)單核細胞系統(tǒng):原始單核細胞呈陰性反應(yīng),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呈弱陽性反應(yīng),陽性顆粒少而細小,彌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陰性反應(yīng)。
3)其他細胞:淋巴細胞、巨核細胞、血小板、幼紅細胞、漿細胞和組織細胞均呈陰性反應(yīng)。有的吞噬細胞可呈陽灶反應(yīng)。
圖17 引自劉志潔、黃文源主編:實用臨床血液細胞學(xué)圖譜科學(xué)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4)臨床意義
1)幫助鑒別急性白血病的類型:①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性原始粒細胞可呈陽性反應(yīng),陽性顆粒一般較多,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原始淋巴細胞和幼淋巴細胞均呈陰性反應(yīng);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性原始單核細胞呈陰性反應(yīng),有時雖少數(shù)可呈弱陽性反應(yīng),但陽性顆粒少而細小,常彌散分布。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②小型原始粒細胞和原始淋巴細胞不易區(qū)別,如果小型原始細胞呈過氧化物酶陽性反應(yīng),可確定為小型原始粒細胞。③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時須與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鑒別,如果白血病細胞呈過氧化物酶強陽性反應(yīng),應(yīng)確定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④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有時須與組織細胞白血病或惡性組織細胞病鑒別,異常組織細胞的過氧化物酶呈陰性反應(yīng),而白血病性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呈弱陽性反應(yīng)。
圖18 POX染色(過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鑒別診斷,急粒為陽性,一般顆粒多粗大。急淋呈陰性反應(yīng)。而急單多為陰性,有時也為陽性,但陽性顆粒小,彌散分布。
2)成熟中性粒細胞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變化:①活性增高: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可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特別是化膿菌感染)、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②活性減低:可見于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