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Cǎo Lónɡ
【別名】水映草、田石梅、針筒草、水仙桃、田浮草、香須公、細葉水丁香、化骨溶、假木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線葉丁香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udwigia hyssopifalia (G .Don)Exell[Jussiaea linifolia Vahl;J,hyssopifolia G,Don;J.sup-pruticosa auct.non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無毛。莖直立,具3-4棱,分枝纖細。單葉互生;有柄或無柄;葉片披針形,長1-3(-9)cm,寬0.2-1.5(-3)cm,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側(cè)脈11-17對,全緣。藥腋生;萼片4,披針形,3脈;花瓣4,黃色,長橢圓形,長約2.5mm,短于萼片;雄蕊8;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扁球形。蒴果綠以或淡紫色,長1.2-2cm,直徑1-2mm;種子多數(shù)。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40-750m的沼澤、濕草地、田邊、水溝邊、河灘。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至西南各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發(fā)表清熱;解毒利尿;涼血止血。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牙痛;口舌生瘡;濕熱瀉??;水腫;淋痛;疳積;咯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含漱。
【摘錄】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