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機構!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衛(wèi)生資格考試>(034)神經內科主治醫(yī)師(中級師) > 正文

神經內科: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

2009-06-11 11:30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 】【打印】【我要糾錯

  概述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為一組原發(fā)于肌肉組織的遺傳性肌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緩慢起病的進行性加重的對稱性肌萎縮和肌無力。關于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近年來認為可能與肌細胞膜或紅細胞膜的先天性代謝障礙有關,特別是肌細胞內鈣離子的蓄積可能是引起肌肉變性的重要原因。根據起病年齡,病肌分布,病程進展情況和遺傳特點,將本病分為多個類型。常見有:(1)假肥大型:為兒童中最常見的一類肌病,屬性連隱性遺傳,發(fā)病均為男性,女性僅為異常性染色體的攜帶者。常于嬰兒期發(fā)病,5-8歲時明顯,進展較快。以骨盆帶肌肉的無力為突出癥狀,多數伴有腓肌的假性肥大。(2)Becker型:病肌分布、遺傳特點同假肥大型,但遠較假肥大型少見,且進展緩慢,預后良好,常在15-25歲期間發(fā)病。(3)面肩肱型:為成年人中最常見類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別無差別,通常在青春期起病。(4)肢帶型: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均可見,10-30歲為好發(fā)年齡,進展緩慢,一般到中年后才發(fā)展到嚴重程度。(5)眼咽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fā)病多在中年。本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臨床表現

  1.雙下肢近端無力,跑步困難、易跌、上樓費力;2.四肢近端、肩胛帶、骨盆帶的肌肉明顯萎縮;3.行走時腰椎過度前凸,骨盆及下肢呈搖擺狀,似“鴨步”步態(tài);4.因肩胛帶肌肉無力、萎縮,當雙臂前伸時可見“翼狀肩胛”;5.由仰臥位起立時表現出先翻身俯臥,再雙手撐地、扶膝、伸腰等特殊姿態(tài),又稱Gowers征。6.腓腸肌或三角肌等處可見假性肥大。7.面肩肱型:肌病面容,閉目不合,噘嘴不能,口唇肥厚等;翼狀肩胛;上臂細瘦。8.肢帶型:四肢近端肌肉無力、萎縮;上樓困難,舉臂不能過肩。9.眼咽型:眼瞼下垂,眼球活動障礙;吞咽困難,構音不清。

  診斷依據

  1.隱襲起病,進行性加重之肢體近端或其他部位肌無力、萎縮癥狀體征;2.性鏈或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形式;3.血清中GPT、GOT、LDH、CPK、PK等的顯著升高;4.肌電圖提示肌源性改變;5.肌肉活檢見肌纖維直徑明顯不等,有壞死和再生及結締組織增生等改變。6.除外多發(fā)性肌炎、進行性脊肌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萎縮癥、重癥肌無力等其他疾病。

  治療原則

  1.改善機體代謝(ATP等);2.胰島素葡萄糖療法;3.高壓氧療法;4.鈣離子拮抗劑治療;5.體外反搏治療。

  用藥原則

  用藥框限內的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僅供試用。

  輔助檢查

  1.對單純肌營養(yǎng)不良癥,檢查專案以“A”為主;2.對需與多發(fā)性肌炎等病鑒別,或與神經系統(tǒng)病變鑒別者,檢查專案包括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愈:臨床癥體、體征消失。2.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改善。3.未愈: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

  專家提示

  關于本病的治療,迄今為止,尚未發(fā)現一種經得起多次重復的、時間考驗的、被世界各國公認的特效療法。目前仍處于不斷地摸索和驗證中。關鍵在于做好預防工作,做好遺傳諮詢、產前檢查、攜帶者的家譜分析和檢查是預防本病發(fā)生的重要措施。本病除假肥大型外,多數不影響其壽命。晚期患者可因嚴重肌肉萎縮而出現肢體攣縮和畸形。適當體育活動、按摩、體療有助于改善肢體功能,延緩殘廢時間。

相關新聞:
特別推薦
43大類,1000多門輔導課程
正保醫(yī)學會議中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