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的簡稱,,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傳染病。本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和體液傳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壞輔助性T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使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最終并發(fā)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本病特點:發(fā)病緩慢、傳播迅速、病死率高。
一、病原學
人免疫缺陷病毒有兩個型,即HIV-1和HIV-2,兩者均能引起艾滋病。為單鏈RNA病毒,屬于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亞科。
HIV既有嗜淋巴細胞性又有嗜神經(jīng)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細胞,也能感染單核巨噬細胞、B細胞和小神經(jīng)膠質細胞、骨髓干細胞等。HIV侵入人體后雖然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但中和抗體很少,且作用極弱。在血清中同時有抗體和病毒存在的情況下,此血清仍有傳染性。
二、流行病學
。ㄒ唬﹤魅驹
病人、HIV攜帶者
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體液中。
。ǘ﹤鞑ネ緩
1.性接觸傳播:是本病主要傳播途徑。
2.注射傳播:共用針頭、血友病患者應用第Ⅷ因子或輸入被 HIV污染的血或血制品。
3.母嬰傳播:感染HIV孕婦可經(jīng)胎盤、亦可經(jīng)產(chǎn)道及產(chǎn)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傳給嬰兒。
4.其他途徑:用HIV攜帶者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用污染的器械或針頭刺傷皮膚等。
。ㄈ└呶H巳
男性同性戀者、性亂者、靜脈藥癮者、血友病和多次輸血者為高危人群。50歲以下的青壯年發(fā)病率較高。
三、發(fā)病機制
在HIV直接和間接作用下,CD4+T淋巴細胞功能受損和大量破壞,導致細胞免疫缺陷。CD4+T淋巴細胞受損方式及表現(xiàn):
。1)病毒直接損傷:HIV感染宿主免疫細胞后以每天產(chǎn)生l09~l010顆粒的速度繁殖,并直接使CD4+T細胞溶解破壞。病毒復制產(chǎn)生的中間產(chǎn)物及gpl20、vpr等可誘導細胞凋亡。
(2)非感染細胞受累:感染HIV的CD4+T細胞表面gp120表達,與未感染的CD4+T細胞的CD4分子結合,形成融合細胞使膜通透性改變,細胞溶解破壞。
(3)免疫損傷:gpl20與未感染HIV的CD4+T細胞結合成為靶細胞,被CD8+細胞毒性T細胞(CTL)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及抗體依賴性細胞毒(ADCC)作用攻擊而破壞,致CD4+T細胞減少。
。4)來源減少:HTV可感染骨髓干細胞,使CD4+T細胞產(chǎn)生減少。HIV外膜蛋白gp120可抑制原始T淋巴細胞向CD4+T細胞轉化,導致CD4+T細胞減少。表現(xiàn)為對可溶性抗原(如破傷風毒素)識別缺陷,細胞因子產(chǎn)生減少,B細胞輔助能力降低,并可喪失遲發(fā)型免疫反應等。
由于其他免疫細胞亦不同程度受損,因而促使并發(fā)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fā)生。經(jīng)2~10年的潛伏性感染階段后,病毒可被某種因素所激活,通過轉錄和翻譯形成新的病毒RNA和蛋白,然后在細胞膜上裝配成新病毒,再感染其他細胞。
四、臨床表現(xiàn)
本病潛伏期較長,一般2~10年可以發(fā)展為艾滋病。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四期:
。ㄒ唬┘毙愿腥荆á衿冢
原發(fā)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現(xiàn)發(fā)熱、全身不適、頭痛、厭食、肌痛、關節(jié)痛和淋巴結腫大,類似血清病的癥狀。此時血液中可檢出HIV及P24抗原。一般癥狀可持續(xù)3~14日后自然消失。
。ǘo癥狀感染(Ⅱ期)
臨床上沒有任何癥狀,但血清中能檢出HIV以及HIV核心和包膜蛋白的抗體,具有傳染性。此階段可持續(xù)2~10年或更長。
。ㄈ┏掷m(xù)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Ⅲ期)
主要表現(xiàn)為除腹股溝淋巴結以外,全身其他部位兩處或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其特點是淋巴結腫大直徑在1cm以上,質地柔韌,無壓痛,無黏連有一定活動度;顧z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一般持續(xù)腫大3個月以上。
(四)艾滋。á羝冢
本期可有5種表現(xiàn):
1.全身性癥狀
稱為艾滋病相關綜合征
2.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除以上癥狀外,出現(xiàn)頭痛、癲、進行性癡呆、下肢癱瘓等。
3.嚴重機會性感染
如卡氏肺孢子蟲(菌)病
4.繼發(fā)腫瘤
如卡氏肉瘤,非霍杰金淋巴瘤等。
5.并發(fā)其他疾病
如慢性淋巴性間質性肺炎等。
艾滋病病人常見各系統(tǒng)的臨床表現(xiàn):
1.肺部:多種病原體可引起艾滋病病人的肺部感染。
2.胃腸系統(tǒng):以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病、皰疹病毒和巨細胞病毒感染較為常見。
3.神經(jīng)系統(tǒng):約30%~70%的AIDS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包括:(1)機會性感染
。2)腫瘤
。3)原發(fā)性HIV感染
。4)其他
4.皮膚黏膜:卡氏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膚和口腔黏膜
5.眼部:艾滋病病人眼部受累較為廣泛
五、診斷和實驗室檢查
(一)臨床診斷
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況兩項或兩項以上者,應考慮艾滋病可能。
①體重下降10%以上。
②慢性咳嗽或腹瀉1個月以上。
、坶g歇或持續(xù)發(fā)熱1個月以上。
、苋砹馨徒Y腫大。
、莘磸统霈F(xiàn)皰疹或慢性播散性單純皰疹感染。
、蘅谘誓钪榫腥。
對可疑者應進一步作實驗室確診檢查。
。ǘ⿲嶒炇以\斷
1. 常規(guī):白細胞、紅細胞、血色素及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減少;尿蛋白陽性。
2.T淋巴細胞亞群檢查:可發(fā)現(xiàn)T細胞絕對計數(shù)下降,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也下降。正常(0.8~1.2)×109/L。CD4/CD8<1.0。
3.特異性抗體檢測:ELISA法檢測血清、尿液、唾液,主要檢查p24抗體和gpl20抗體。
4.抗原檢查:用抗HIV p24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制備的試劑,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的p24抗原。
5.病毒檢查:包括從病人血漿、單個核細胞和腦脊液中分離HIV病毒或應用Northernblot印染法檢測HIV-RNA。
六、治療
直至目前為止艾滋病尚無特別有效療法。
。ㄒ唬┛共《局委
1.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
。1)疊氮脫氧胸苷(AZT):其作用是抑制HIV的逆轉錄酶,減少病毒復制,它能延長艾滋病病人的存活時間,推遲HIV感染者進展為艾滋病。
HIV感染者無論是否有癥狀,只要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少于0.5×109/L,就需要接受AZT治療。
。2)雙脫氧胞苷(ddc)和雙脫氧肌苷(ddi):能使CD4+T細胞升高,對骨髓抑制較AZT輕。目前主要用于對AZT不能耐受或治療無效的病例。
。3)拉米夫定:與AZT 合用有協(xié)同作用。
2.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主要是奈非雷平,可降低HIV-1 RNA水平。
3.蛋白酶抑制劑:沙奎那韋等,能抑制90%的HIV復制,降低血漿HIV的濃度強于AZT,與核苷類酶抑制劑合用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
(二)免疫治療
用免疫增強藥物提高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但T細胞激活有可能觸發(fā)細胞內HIV的復制。因此可用免疫調節(jié)藥物的治療,仍在研究中。
。ㄈ┎l(fā)癥的治療
1.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復方新諾明
2.卡氏肉瘤:應用AZT與IFNa聯(lián)合治療,亦可應用博來霉素、長春新堿和阿霉素聯(lián)合治療。
3.隱孢子蟲感染:應用螺旋霉素每日2g。
4.弓形蟲病感染:應用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常與乙胺嘧啶聯(lián)合或交替應用。
5.巨細胞病毒感染:可應用泛西洛韋或阿昔洛韋。
。ㄋ模┲С旨皩ΠY治療
加強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B12及葉酸、酌情輸血或淋巴細胞,心理治療等。
。ㄎ澹╊A防性治療
1.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應接受異煙肼治療1個月。
2.CD4+T淋巴細胞少于0.2×109/L者,應接受肺孢子蟲肺炎預防性治療,可口服TMP-SMZ。
3.醫(yī)務人員被污染針頭刺傷或實驗室意外者,在2小時內應進行AZT治療,療程4~6周。
七、預防
。ㄒ唬┛刂苽魅驹矗 隔離、消毒,加強國境檢疫。
。ǘ┣袛鄠鞑ネ緩剑航、打黃、嚴格篩查血液制品、推廣一次性注射器等。
(三)保護易感人群:限制HIV感染者結婚、女性感染者避免生育疫苗的研制。
- .病毒性肝炎——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運動神經(jīng)元病——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阿爾茲海默病——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帕金森病——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周圍神經(jīng)纖維——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血管性癡呆——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癲癇——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腦出血——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
- .腦栓塞——職業(yè)病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