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形成的機制是什么?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固有性免疫耐受(天然性免疫耐受) 目前認為固有性免疫系統(tǒng)免疫耐受有兩種機制:
(1)缺乏識別自身抗原的受體。如吞噬細胞表面表達的多糖受體(如甘露糖受體)不識別正常細胞(無相應多糖,或被唾液酸等遮蓋),使自身抗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
(2)某些細胞表面。存在抑制性受體或抑制性結構,如NK 細胞表面存在的KIR,識別正常細胞表面的MHCⅠ類分子, 活化并傳遞抑制性信號到細胞內,致使NK 細胞不破壞正常自身細胞。當正常細胞由于某種因素(如病毒感染,各種理化因素等)發(fā)生結構改變時,可致上述二種細胞活化,對改變抗原結構的細胞發(fā)生應答,引起細胞破壞。
2.適應性免疫耐受(獲得性免疫耐受) 包括中樞耐受和外周耐受。
(1)中樞耐受:是指在中樞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內, T 和B 淋巴細胞在發(fā)育中,尚未成熟前,能識別自身抗原的細胞克隆被清除或處于無反應性狀態(tài)而形成的自身耐受。如T 細胞在胸腺內發(fā)育過程中,經(jīng)過陽性選擇和陰性選擇,識別自身抗原的未成熟T 細胞凋亡。B 細胞在骨髓內發(fā)育到表達mIgM 的未成熟B 細胞,經(jīng)過陰性選擇自身反應性細胞克隆消除或處于無反應性狀態(tài)。
(2)外周耐受:是指在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 和B 淋巴細胞遇到自身或外源性抗原形成的耐受。其發(fā)生機制有:
①克隆無反應性(clonal anergy,又稱克隆麻痹),是指在某些情況下,T、B 細胞雖然仍有與抗原反應的TCR 或mIg 表達,但對該抗原呈功能上無應答或低應答狀態(tài)。如成熟T 細胞活化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信號之一缺乏,T 細胞不能被活化,處于無反應狀態(tài);成熟B 細胞缺少刺激信號(如缺乏Th 細胞輔助作用),不能活化,處于無反應狀態(tài)。
②克隆忽視(clonal ignorance),指免疫細胞接觸不到“隱蔽抗原”,使抗原處于被忽視狀態(tài)。
③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AICD),通過T 細胞-B 細胞或T 細胞-T 細胞之間的FasL(CD95L)和Fas(CD95)的結合,啟動AICD,使自身反應性T 細胞或B 細胞被消除。
④免疫調節(jié)細胞(如調節(jié)性T 細胞)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致免疫耐受。⑤獨特型網(wǎng)絡可致免疫耐受。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