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痹病病因病機】
1.正氣不足正氣不足是痹病的內在因素和病變的基礎。體虛腠理空疏,營衛(wèi)不固,為感邪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諸病源候論,風病。風濕痹候》說:“由血氣虛,則受風濕”。《濟生方。痹》也說:“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勢纏綿。
2.外邪入侵外邪有風寒濕邪和風濕熱邪兩大類。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外感風寒濕邪,多因居處潮濕,涉水冒雨,或睡臥當風,或冒霧露,氣候變化,冷熱交錯等原因,以致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人體所致。正如《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感受風濕熱邪,可因工作于濕熱環(huán)境所致,如農田作業(yè),野外施工,處于天暑地蒸之中,或處于較高濕度、溫度的作坊、車間、實驗室里,風濕熱之邪乘虛而人。亦可因陽熱之體、陰虛之軀,素有內熱,復感風寒濕邪,邪從熱化,或因風寒濕郁久化熱,而為風濕熱之邪。
風、寒、濕、熱之邪往往相互為虐,方能成病。風為陽邪開發(fā)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內犯,風又借寒凝之積,使邪附病位,而成傷人致病之基。濕邪借風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風寒又借濕邪之性,粘著、膠固于肢體而不去。風、熱均為陽邪,風勝則化熱,熱勝則生風,狼狽相因,開泄腠理而讓濕人,又因濕而膠固不解。
風、寒、濕、熱病邪留注肌肉、筋骨、關節(jié),造成經(jīng)絡壅塞,氣血運行不暢,肢體筋脈拘急、失養(yǎng)為本病的基本病機。但風寒濕熱病邪為患,各有側重,風邪甚者,病邪流竄,病變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肅殺陽氣,疼痛劇烈;濕邪甚者,粘著凝固,病變沉著不移;熱邪甚者,煎灼陰液,熱痛而紅腫。
痹病日久不愈,氣血津液運行不暢之病變日甚,血脈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結,閉阻經(jīng)絡,深入骨骱,出現(xiàn)皮膚瘀斑、關節(jié)腫脹畸形等癥,甚至深入臟腑,出現(xiàn)臟腑痹的證候。
初病屬實,久病必耗傷正氣而虛實夾雜,伴見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的證候。
【痹病臨床表現(xiàn)】
肌肉、筋骨、關節(jié)疼痛為本病的主要證候特征。但疼痛的性質有酸痛、脹痛、隱痛、刺痛、冷痛、熱痛或重著疼痛等各異。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為主或以下肢為甚,可對稱發(fā)作亦可非對稱發(fā)生,或累及單個關節(jié)或多關節(jié)同病,可為游走不定或為固定不移?;蚓植考t腫灼熱,或單純腫脹疼痛,皮色不變?;蛳矡犰伲驑防浞?。多為慢性久病,病勢纏綿,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較短。病重者,關節(jié)屆伸不利,甚者關節(jié)僵硬、變形,生活困難。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