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了微生物檢驗主管技師考試大綱知識點解析—標本采集和運送,預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對感染性疾病進行病原檢查和鑒定,須通過采集病人的標本,經(jīng)系列實驗,才能獲得明確的病原學診斷。標本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診斷結(jié)果的正誤,不當?shù)臉吮究蓪е录訇幮?、假陽性結(jié)果的出現(xiàn),因此在標本采集、送檢、保存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規(guī)范操作,嚴格控制,是確保實驗結(jié)果準確可靠的前提。
(一)標本采集的一般原則
1.早期采集:采集時間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癥狀典型時,而且必須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之前采集。
2.無菌采集:采集的標本應無外源性污染。在采集血液、腦脊液、胸腔積液、關節(jié)液等無菌標本時,應注意對局部及周圍皮膚的消毒,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對于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竇道標本應由竇道底部取活組織檢查,而不應從竇道口取標本,以免受皮膚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誤診;對于從正常菌群寄生部位(如口腔)采集的標本,應明確檢查的目的菌,在進行分離培養(yǎng)時,采用特殊選擇性培養(yǎng)基。采集的標本均應盛于無菌容器內(nèi),盛標本的容器須先經(jīng)高壓滅菌、煮沸、干熱等物理方法滅菌,或用一次性無菌容器,而不能用消毒劑或酸類處理。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根據(jù)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厭氧菌、需氧或兼性厭氧菌,以及L型菌采用的方法不同。如尿液標本,疑為厭氧菌感染時,應以無菌注射器從恥骨上緣行膀胱穿刺術抽取;若懷疑是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的感染。則可通過自然導尿獲取標本。
4.采集適量標本:采集量不應過少,而且要有代表性,同時有些標本還要注意在不同時間采集不同部位標本。如腸熱癥患者,發(fā)病的第1周應采集血液,第2周應采集糞便和尿液。否則影響細菌檢出率。
5.安全采集:采集標本時不僅要防止皮膚和黏膜正常菌群對標本的污染。同時也要注意安全,防止傳播和自身感染。
(二)標本的處理
一些對環(huán)境敏感的細菌如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應保溫并立即送檢,而其他所有的標本采集后最好在2h之內(nèi)送到實驗室。若不能及時送檢,標本應置于一定環(huán)境中保存,如尸檢組織、支氣管洗液、心包液、痰、尿等標本應保存在4℃環(huán)境中。腦脊液、滑膜液等則要在25℃保存。一般情況下,用于細菌培養(yǎng)的標本保存時間不應超過24h.
病人標本中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不管標本運送距離遠近,都必須注意安全防護。標本切勿污染容器的瓶口和外壁,容器必須包裝好,防止送檢過程中倒翻或碰破流出。對于烈性傳染病標本運送時更要特別嚴格,必須按規(guī)定包裝,由專人運送。
厭氧性標本應放在專門的運送瓶或試管內(nèi)運送,有時可直接用抽取標本的注射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