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李章碧是仁義鎮(zhèn)鹿子村一名村醫(yī),工作既普通又平凡。因為人和藹可親,在家又排行老三,附近的居民都親切地叫她“李三妹”。
病人心中的“實在人”
1996年,李章碧衛(wèi)校畢業(yè),選擇了回老家鹿子村,當一名村醫(yī),一干就是21年。
每天早上,衛(wèi)生室一般會有幾個“生意”,她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在談笑中完成診治。
“我一般生個小病都去三妹兒那里,她不坑人,收費便宜!”因感冒來看病的一位大媽說:“你看嘛!一大把藥才十六塊錢,在大醫(yī)院掛號費都不夠!”
村民眼中的“熱心人”
附近的居民很習慣兩件事:一件是接到李三妹電話,說又組織體檢了,一定要來喲!二件是不舒服了,去李三妹那里量個血壓,免費的!
“我原來得過腦梗塞,血壓血糖都高,不敢馬虎,就天天來量血壓,三妹兒不嫌我煩,天天給我免費量,她人好!”談起李章碧,常來量血壓的張阿姨笑呵呵的說。
而同村的古國模,想起多年前的事故,至今心有余悸:“那次突發(fā)車禍,我昏死過去,幸好三妹兒聽到消息趕來,給我進行急救,為我贏的了寶貴的搶救時間,我才撿回這條命!”
上級口中的“勤快人”
國家十二項免費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實施以來,李章碧逐漸成為了村民的“健康管家”。哪家的小孩該打疫苗體檢了,哪家的媳婦兒孕前該吃葉酸了,哪家的大叔大媽有慢病該檢查了,哪些育齡婦女在家該婦檢了等等,她都必須心里有數(shù)。
“公共衛(wèi)生工作量大、瑣碎,全靠我們村醫(yī)認真負責、勤快。就拿中科院的慢病鏈式服務試點來說吧,除榮昌城區(qū)外,只有我們鎮(zhèn)爭取到兩個點,李章碧處就是其中之一。”仁義中心衛(wèi)生院公衛(wèi)科科長郭永鳳談起李章碧,也是一臉稱贊:“公共衛(wèi)生民生政策的落實,村醫(yī)起了至關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我鎮(zhèn)要是多幾個李章碧這樣的村醫(yī),工作就好開展多了,呵呵!”
2016年,李章碧為管理的慢病患者檢查1200余次,組織各類體檢720余人次,通知疫苗接種800余次,發(fā)放葉酸90人次,并連續(xù)4年在年度考核中得分排名第一。
家人心疼的“堅強人”
就是這樣一個事事爭先的人,卻曾遭遇紅斑狼瘡襲擊,戰(zhàn)勝病魔后,家人都勸她多休息一段時間,她說:“只要人在,我的那份小事業(yè)還是要繼續(xù)!”又回到崗位上!
提起自己的工作,李三妹一臉坦誠的說:“我是農民,面對的也是農民,農民掙的都是辛苦錢,不要想在他們身上賺多少,為他們多做點事才對得起這份兒收入!”言語間絲毫沒覺得有什么了不起。
這位村醫(yī),就這樣用不一定高明的醫(yī)術,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詮釋出一個村醫(yī)擁有的高尚醫(y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