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一下班,王勛燦就進到他的嗩吶工作室。他拿起網(wǎng)購來的紅木條,仔細端詳,反復撫摸,掂量再三之后,提起鐵鉆,瞄準紅木條一端用力地鉆去。做嗩吶桿的小小紅木條,每根已漲到500多元,這迫使他更加細致地制作每根嗩吶桿,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
王勛燦是安??h洋門鄉(xiāng)嘉溪村的村醫(yī)。與做嗩吶相比,學醫(yī)算是半路出家。十三四歲時,他就跟著伯父學做嗩吶、吹嗩吶。“那會兒我對嗩吶入了迷,以至于影響了學習,沒考上高中。”王勛燦說。為了謀生,王勛燦來到金田鄉(xiāng)衛(wèi)生院學醫(yī),學成后回嘉溪村當了個村醫(yī),那些年,做嗩吶的手藝就丟到一邊了。但吹嗩吶,他一直迷戀,從未拋棄。每逢村里紅白喜事,他都要加入樂隊,過一把嗩吶癮。
2000年,各地興起銅管樂隊,王勛燦也萌生了辦銅管樂隊的念頭。他從樂器市場買來很多嗩吶,但買來的嗩吶都與本地的樂風不符,而且是定了調的,改都改不了。“我們這里的嗩吶音色更原重、婉轉。”王勛燦說。“買不到適合的嗩吶,只能自己做了。”
自己做嗩吶,談何容易。那時,當?shù)刈鰡顓鹊睦纤嚾硕枷嗬^去世,這門手藝幾乎失傳了,王勛燦手上也沒有任何做嗩吶的資料,連音階孔的數(shù)據(jù)也沒有。加上當?shù)氐靥幤В鰡顓鹊牟牧先狈?,能不能做出標準的嗩吶,他心里沒底。“既然前人能做,我為什么不能做?”王勛燦決心已定,他以少年時學做嗩吶的技術“打底”,開始了獨立制作嗩吶的技術攻關。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圓椎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
“做嗩吶的關鍵是嗩吶桿的制作,我先是用材質一般的桃木做桿,然后又用松木。”王勛燦停下手中的鐵鉆說:“做一把嗩吶要10多道工序,最費勁的是打音階孔和制哨子。一旦音色調不到合適的程度,桿子就作廢了,要從頭再來。”王勛燦介紹,嗩吶哨片就像是人的聲帶,必須采芒種前三天的水竹草,取回陰干后才能做哨片。而做嗩吶碗的紅銅或黃銅片,他是請在外面打工的同鄉(xiāng)從當?shù)毓S捎帶回來,再一個一個焊接起來。“現(xiàn)在好了,在網(wǎng)上可以買到現(xiàn)成的碗,不用自己焊了。”王勛燦說。“做一把嗩吶,開始時成功率只有一二成,現(xiàn)在有九成了。”
王勛燦的朋友王樵生說,王勛燦能吃苦,有時試音、調音,要折騰到半夜三更,為了不影響家人和鄰居休息,他獨自躲到破祠堂里掏鼓。每次做出一把新嗩吶,他都要邀集四鄰八鄉(xiāng)的嗩吶發(fā)燒友吹上一番,從中發(fā)現(xiàn)新嗩吶的瑕疵,以便及時調整和補救。為了從姊妹樂器中汲取“營養(yǎng)”,他還拜師學藝,學會了二胡、笛子、小號、中號的演奏,成了銅管樂隊中的全才。
嘉溪村是一座有800余年歷史的文化古村,流傳嘉溪村一帶的民間吹打器樂曲《十番鑼鼓》被《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收錄,被稱為中國民族民間器樂的“活化石”。王勛燦現(xiàn)在有了新想法,他準備把嗩吶制作技術傳給樂隊中的年輕人,并把流傳于當?shù)氐钠渌荡蚱鳂非M行整理、記錄,教會樂隊其他人演奏,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