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中醫(yī)基礎理論》是考試要求掌握的科目,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體質與治療,希望對2020年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生有所幫助。
體質是治療的重要依據。在疾病的防治過程中,按體質論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內容,又是中醫(yī)治療學的特色。臨床所見同一種病,同一治法對此人有效,對他人則不但無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體質不同,故療效不一。體質與治療有著密切的關系,體質決定著治療效果。
(一)因人論治
體質有強弱之分,偏寒偏熱之別。因此,必須結合體質而辨證論治。如面白體胖,屬陽虛體質者,本系寒濕之體,若感受寒濕之邪,則非用姜附參苓之類大熱方藥邪不能去;若感受濕熱之邪則必纏綿難愈,尚須通陽以化濕,藥性過涼則濕邪愈加閉阻于內而陽氣更加虛乏。反之,如面色蒼白形瘦,屬陰虛體質者,內火易動,濕從熱化,反傷津液,故其治與陽虛之體必定迥然不同。故陽虛、陰虛之體,雖同感濕熱之邪,治法卻大不相同??傊?,陽盛或陰虛之體,慎用溫熱傷陰之劑;陽虛或陰盛之體,慎用寒涼傷陽之藥。
此外,在治療中還應重視年齡、性別、生活條件、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的體質差異。
1.年齡:人體氣血及臟腑盛衰和生理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從而影響機體對致病因素的反應能力,所以年齡長幼與治療關系密切。如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不論用溫熱劑還是苦寒劑,均應中病即止。因苦寒之品易伐小兒生生之氣,辛熱之屬則易損真陰。又如老年人大多腎氣已衰,中氣虛乏,易受邪致病,而既病之后多見虛證,或虛中夾實。因此治病用藥尤須審慎。正如清代醫(yī)家葉天士所論,對老年病的治療應審體質、保真氣、慎劫奪。
2.性別:婦女在生理特點上有別于男子。蓋女子以肝為先天而血常不足,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特別注意女性患者是否有肝郁、血虛之證。
3.生活條件:生活習慣、營養(yǎng)狀況對體質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膏粱厚味釀積既久,多為痰濕或濕熱之質;縱欲恣情,多損真陰真陽;饑飽勞役每多脾胃致虛,因而治療上須區(qū)別對待。
4.地理環(huán)境:地區(qū)不同,生活習慣不一,人體的體質也有差異,因此中醫(yī)治病講究因地制宜。
(二)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由于體質的差異,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現(xiàn)不同的證候,故其治則異。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體質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點,往往可出現(xiàn)相似或相同的證候,故其治則同。
(三)用藥宜忌
由于體質有陰陽偏頗的差異,臨證應視體質而用藥。其一,注意藥物性味,一般來說,陰虛體質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潤,忌辛熱溫散、苦寒沉降;陽虛體質者宜益火溫補,忌苦寒泄火;氣虛體質者宜補氣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藥劑量,一般說來,體長而壯實者劑量宜大,體瘦而弱者,劑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劑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劑緩求之。
(四)善后調理
疾病初愈或趨向恢復時,中醫(yī)學很重視善后調理,以促其康復。這也屬于治療范疇。此時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藥物、食餌、精神心理和生活習慣等。這些措施的具體選擇應用,皆須視患者的體質特征而異。如燥紅質者熱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圓等辛溫食物或辛辣之味;膩滯質者大病初愈,慎食龜鱉等滋膩之物及五味子、烏梅等酸澀收斂之晶。
總之,中醫(yī)體質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源于臨床,最終也要服務于臨床,并從臨床實踐中獲得自身的發(fā)展。中醫(yī)體質學的貢獻,不僅在于生命科學,更在于臨床醫(yī)學,它將更全面、本質地揭示人類健康與疾病的關系,從而更有力地用以指導醫(yī)學實踐。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