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荷葉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葉。
【產地分布】生于沼澤、池塘或水田內,野生或栽培。廣布于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七八成干時,除去葉柄,折成半圓形或折扇形,干燥。
【藥材性狀】葉呈半圓形或折扇形,展開后呈類圓形,全緣或稍呈波狀,直徑20~50厘米。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較光滑,有粗脈21~22條,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葉柄殘基。質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氣,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苦。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3~10克(鮮品15~30克),荷葉炭3~6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癥和產后血暈。
【化學成分】含斑點亞洲罌粟堿、荷葉堿、原荷葉堿、消旋亞美罌粟堿、番荔枝堿、檸檬酸、蘋果酸等成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