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無花果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浦参餆o花果Ficus caricaL.的成熟花托與果實。
【產地分布】常栽培在溫暖向陽的邊角隙地,分布于全國各地。
【采收加工】7~10月果實呈綠色時,分批采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實,鮮果用開水燙后,曬干或烘干。
【藥材性狀】倒圓錐形或類球形,長約2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狀彎曲的縱棱線,頂端稍平截,中央有圓形突起,基部較狹,帶果柄及殘存苞片。質堅硬,橫切面黃白色,內壁著生眾多細小瘦果,有時上部可見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狀卵形,淡黃色,外有宿萼包被。氣微,味甜。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肺經、胃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健胃清腸、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50~100克,煎湯內服,用治腸炎、痢疾、便秘、痔瘡、咽喉刺痛、癰瘡疥癬。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或研末吹喉。
【化學成分】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檸檬酸和少量延胡索酸、枸櫞酸、莽草酸、琥珀酸等多種有機酸,另含葉黃素、無花果朊酶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