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果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喜樹果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珙桐科植物旱蓮木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實。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空氣較潮濕處。分布于西南、中南及江蘇、浙江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待果實成熟后采收,曬干。
【藥材性狀】呈披針形,長2~2.5厘米,寬5~7毫米,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shù)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干縮成細條狀。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澀。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抗癌,散結,破血化瘀。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破血消癥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3~9克,或研末吞,或制成針劑、片劑。主治各種腫瘤,用于原發(fā)性肝癌,對胃癌、頭頸部腺源性皮癌、白血病、膀胱癌等惡性腫瘤等。也用于治療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
【化學成分】含喜樹堿、羥基喜樹堿、去氧喜樹堿、喜樹次堿,尚含樺皮酸及喜果苷。從喜樹果中還分離得11-羥基喜樹堿、10-甲氧基喜樹堿、脫落酸、丁香脂素和β-谷甾醇,其中11-羥基喜樹堿、10-甲氧基喜樹堿為新生物堿。喜樹的根、莖干、皮、葉和果實一樣均含喜樹堿,均有抗癌作用。
【使用禁忌】內服不宜過量。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