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胡椒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
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實。
【產(chǎn)地分布】生長于蔭蔽的樹林中。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我國海南、廣西、福建、臺灣、云南有栽培。
【采收加工】于秋末至次年春季,果實呈暗綠色時采收,曬干后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采收,浸漬數(shù)日,擦去果肉,曬干,為白胡椒。
【藥材性狀】黑胡椒球形。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網(wǎng)狀皺紋,頂端有細小花柱殘跡,基部有自果軸脫落的疤痕。質(zhì)硬,外果皮可剝離,內(nèi)果皮灰白色或淡黃色。斷面黃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氣芳香,味辛辣。 白胡椒表面灰白色或淡黃白色,平滑,頂端與基部間有多數(shù)淺色線狀條紋。
【性味歸經(jīng)】性熱,味辛,有毒性。歸大腸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溫中散寒、下氣、消痰。屬溫里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0.1~0.5克,煎服,或研粉吞服。外用適量。用治胃寒嘔吐、腹痛瀉泄、食欲不振、癲癇痰多。胡椒酒服之,亦宜湯服。治五臟風冷、冷氣心腹痛、吐清水(《食療本草》)。
【化學成分】胡椒果實含揮發(fā)油、二氫胡椒酰胺、胡椒酰胺、胡椒亭堿、胡椒堿、次胡椒酰胺、隱品酮、二氫香葦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可多食,孕婦慎服,陰虛有火者忌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