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砂仁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姜科植物陽春砂Amoumum viUosum Lour.、綠殼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實。
【產(chǎn)地分布】野生或栽培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8~9月果實由鮮紅轉(zhuǎn)紫紅色,種子由白色變?yōu)楹稚蚝谏鴪杂?,嚼有濃烈辣味時即可采收。一般采用“烘焙法”,即將鮮果攤在竹篩上面,置于爐灶上以文火焙干。加工過程分3個工序進行:“殺青”、“壓實”、“復(fù)火”。當焙至皮變軟時(五六成干).要趁勢噴水1次,使皮殼驟然收縮,干后皮內(nèi)緊密無空隙。此外,還可以采用曬干法。
【藥材性狀】陽春砂、綠殼砂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棱,長1.5~2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集結(jié)成團,具三鈍棱,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26粒。種子為不規(guī)則多面體,直徑2~3毫米;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zhì)假種皮;質(zhì)硬,胚乳灰白色。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海南砂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的三棱,長1.5~2厘米,直徑0.8~1.2厘米。表面被片狀、分枝的軟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3~24粒;種子直徑1.5~2毫米。氣味稍淡。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胃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屬化濕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6克,煎服。用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等病。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飲。
【化學成分】主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龍腦、右旋龍腦、醋酸龍腦脂、芳樟醇、橙花叔醇等,其中醋酸龍腦脂可衡量砂仁質(zhì)量優(yōu)劣。另含樟腦、3-甜沒藥烯、乙酸龍腦酯、吉馬烯、α-金合歡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有熱者忌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