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飛薊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水飛薊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菊科植物水飛薊Silybum marianum (L.)Gaerth的瘦果。
【產(chǎn)地分布】江蘇、陜西、北京等地有引種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性狀】本品呈長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表面淡灰棕色至黑褐色,光滑,有細縱花紋。頂端鈍圓,稍寬,有一圓環(huán),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質堅硬。破開后可見子時2片,淺黃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保肝、利膽,保腦,抗X射線。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6~15克。常用提取物作各種制劑的原料。全草用于腫瘍及丹毒;果實及提取物用于肝臟病、脾臟病膽結石、黃疸和慢性咳嗽。
【化學成分】全草含有黃酮類及延胡索酸;種子主要含黃酮醇類化合物,水飛薊賓、異水飛薊賓、脫氫水飛薊賓、水飛薊寧、水飛薊亭、水飛薊賓聚合物及肉桂酸、肉豆蔻酸、棕櫚烯酸、花生酸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