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茇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蓽茇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產(chǎn)地分布】生于熱帶林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存或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性味歸經(jīng)】味辛,性熱。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屬溫里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蓽茇,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下半錢,治痰飲惡心(《圣惠方》)。
【化學成分】主含酰胺類化合物、木脂素、揮發(fā)油、胡椒堿、四氫胡椒酸、棕櫚酸、蓽茇明寧堿、長柄胡椒堿、蓽茇明堿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者禁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