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類中藥——牛至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全草類中藥——牛至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L.的全草。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向陽山坡草地、路邊及林緣。分布于江蘇、浙江、廣東、貴州、四川、云南、新疆、甘肅等地。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開花時采收,將全草齊根頭割起,或?qū)⑷葸B根拔起,抖凈泥土,曬干后扎成小把。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表面灰棕色。莖四方形,表面淺棕紫色或淺棕色,密被倒向卷曲的微柔毛。葉對生,稍皺縮,易脫落、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鈍,基部寬楔形、近圓形或淺心形,邊全緣或有疏的小鋸齒,黃綠或灰綠色,兩面均被柔毛和凹陷的腺點。傘房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倒卵形,花萼鐘狀,頂端具5齒,外面被小硬毛或近無毛。小堅果卵圓形,近無毛。質(zhì)脆,易折斷。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辛、微苦。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濕。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大劑量用至15~30克或泡茶,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用治感冒發(fā)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疳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化學成分】全草含有揮發(fā)油,黃酮類,酚酸類,此外還含有齊墩果酸、日本椴苷、胡蘿卜苷、β-谷甾醇、豆甾醇、箭葉苷A、對異丙醛基甲苯。
【使用禁忌】表虛多汗者禁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