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fèi)試聽
- 免費(fèi)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9:00-22:00
詳情外治作為醫(yī)學(xué)概念出現(xiàn)由來已久,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載有“內(nèi)者內(nèi)治,外者外治”之說。中醫(yī)外治內(nèi)容非常豐富,可分為藥物外治法和非藥物外治法,包括針灸、按摩、熏洗、針刀、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物理療法等百余種方法,中醫(yī)兒科常用外治10個方法講解如下。
熏洗療法
熏蒸法是利用煮沸的藥液蒸氣熏蒸皮膚的方法,是將藥物煎成藥液,熏蒸、浸泡、洗滌、沐浴患者局部或全身的外治法。煎煮的藥液溫度降為溫?zé)岷?,浸泡、洗滌局部的方法是浸洗法,又常與熏法同用先熏后洗。以多量藥液沐浴全身的方法是藥浴法,可治療全身瘙癢癥。
蒸氣及氣霧吸入法
蒸氣及氣霧吸入法是通過霧化裝置,將氣霧劑霧化,使患兒吸入呼吸道治療疾病的方法。霧化裝置目前常用超聲霧化器。霧化吸入療法常使用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藥物,用于哮喘、肺炎喘嗽、咳嗽、感冒、鼻淵等肺系疾病。例如,魚腥草注射液霧化吸入,有清肺解毒之功。
熱熨療法
熱熨療法是將藥物、器械或適用的材料經(jīng)加熱處理后,對機(jī)體局部進(jìn)行熨敷的治療方法。例如,用食鹽炒熱,裝入布袋,熨腹部治療腹痛。用于腹痛、泄瀉、積滯、癃閉、痹證、痿證、哮喘等疾病。
涂敷療法
涂敷療法是將藥物制成藥液,或調(diào)制成藥糊、藥泥等劑型,涂抹、濕敷于體表局部或穴位處的治療方法。涂敷療法常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溫中止瀉、活血消腫、止咳平喘、利尿攝尿、燥濕收斂等各種功效的藥物,用于發(fā)熱、痄腮、哮喘、泄瀉、腹痛、遺尿、暑癤、濕疹、燒傷等疾病。
貼敷療法
貼敷療法是將藥物熬制成膏藥、油膏,或?qū)⑺幬锛淤x型劑做成藥餅,或用自然薄型藥源、人工加工制作得到的藥膜,貼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療方法。貼敷療法常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活血生肌、舒筋通絡(luò)、化痰平喘、溫中健脾、攝涎斂汗等各種功效的藥物,用于感冒、哮喘、肺炎、泄瀉、腹痛、遺尿、暑癤、濕疹、燒傷等疾病。例如,暖臍膏貼臍治療寒凝腹痛泄瀉;三伏貼治療哮喘;蟾皮藥膜貼局部用于痄腮、癤腫初起等。
滴藥療法
滴藥療法是將藥液或新鮮藥汁點滴于耳、鼻、眼等患處治療疾病的方法。滴藥療法常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活血定痛、明目退翳功效的藥物,用于膿耳、耳疔、鼻淵、鼻窒、天行赤眼、乳蛾等五官疾病。例如,黃連西瓜霜眼藥水滴眼治天行赤眼、鮮虎耳草搗汁滴耳治膿耳等。
吹藥療法
吹藥療法是將藥物研成粉末,用噴粉器或自制工具(細(xì)竹管、紙筒等),將藥末吹人孔竅等處治療疾病的方法。吹藥療法常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豁痰、利氣通竅、息風(fēng)解痙功效的藥物,用于鵝口瘡、乳蛾喉風(fēng)、耳瘡膿耳、鼻淵鼻窒,以及白喉、丹痧、黃疸、驚風(fēng)、癲癇、昏迷痰壅等病癥。
藥袋療法
藥袋療法是將藥物研末裝袋,給小兒佩掛或做成枕頭、肚兜的外治法。如用于佩掛的香囊,常用具有辟穢免疫、祛風(fēng)燥濕功效的藥物,來增強(qiáng)呼吸道反復(fù)感染兒童的免疫力。藥枕常使用具有宣肺通竅、疏風(fēng)散寒、清熱祛暑功效的藥物,用于鼻淵、感冒、疰夏、暑癤、頭痛等疾病。如干綠豆皮、干菊花制成的豆菊藥枕治療疰夏。肚兜常使用具有溫脾散寒、理氣止痛、消食除脹、止吐止瀉功效的藥物,用于腹痛、腹瀉、腹脹、嘔吐、厭食等疾病。
罨包法
罨包法是用藥物置于局部肌膚,并加以包扎的一種外治法。如飲食不節(jié),食積于內(nèi),或積滯時,出現(xiàn)腹脹腹?jié)M,曖腐酸臭,時有嘔惡,舌苔厚膩,可用皮硝包扎于臍部,即可使內(nèi)積之食滯消去,此法在民間運(yùn)用已久。易高熱驚厥的嬰幼兒,可用山桅末、桃仁泥、面粉、雞蛋清調(diào)勻,罨包于足心,有減少減輕發(fā)生的作用。
擦拭法
擦拭法是藥液或藥末擦拭局部。如冰硼散擦拭口腔,或用淡鹽水,銀花、甘草煎湯、野菊花煎湯洗滌口腔,治療鵝口腔和口腔。
天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9: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