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室間隔缺損護理如下,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
室間隔缺損是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心室隔發(fā)育不全所致是小兒先心病中最常見的占先心病率30%.室隔缺損最常見于主動脈瓣葉交界處及室上嵴下后心室隔的膜部。血液的分流量與缺損大小、肺血管阻力及雙側心室的壓力階差有關。大型的室缺時,肺血流量可超過體循環(huán)3倍以上。隨病程進展,不僅左心房、左心室、肺動脈擴大。而且由于肺循環(huán)量的持續(xù)增加,肺小動脈產生動力性高壓,日久后肺小動脈內壁增生,管腔變小,甚至完全醒陰形成器質性肺高壓。左向右分流顯著減少,可出現雙向分流,最后導致右向左分流,即為艾森門格氏綜合癥。
①臨床表現:小型室隔缺損可無癥狀,大型室缺可出現氣促、多汗、生長緩慢、呼吸道感染、肺炎和心衰。
②手術指征和方法:6個月以內反復心衰可作肺動脈環(huán)扎術。2歲以上在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作心內直視修補術。
③護理:一般室缺按先心病常規(guī)術前后護理。這兒主要討論肺高壓的護理。術前因這類病兒多汗,常感冒和患肺炎,故予以多飲水、勤換洗衣服,減少人口流動。預防感冒,有心衰者應定期服地高辛,注意觀察副作用。術后護理主要是呼吸道管理:
A 氣管插管病人予以合適用的呼吸機條件,當肺動脈壓力與體動脈大無壓力(收縮壓)之比大于0.30時,可以適當增加氧濃度,比原來使用的提高10%,增加呼吸機的呼吸頻率、增加潮氣量及適當使用呼氣末正壓(PEEP),使血氣分析的PaCO2 偏低;4.67kPa(35mmHg)左右。根據經驗,可以較顯著的降低肺動脈壓力。
B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經常的為病兒翻身拍背,進行肺部的物理療法。合適的濕熱氣道霧化,及時的氣道內吸痰。吸痰前后必須用高濃度氧供5~10次,吸痰時需注意肺動脈壓上升情況。明顯上升,接近體動脈壓力時,需立即停止吸引,用皮囊加壓使其過渡通氣,使肺動脈迅速下降。
C 靜脈內持續(xù)采用酚妥拉明每次0.5~5ug/kg,,以降低小動脈的壓力。
D 使病人保持鎮(zhèn)壓靜,可用嗎啡0.1mg/kg靜脈椎注,胃管內給10%水合氯醛鎮(zhèn)靜,1ml/歲。
E 經常的做血氣分析,以了解呼吸機合適程度和病人的肺部情況。
F 詳細記錄肺動脈壓力。
G 這類肺高壓病人在拔除肺動脈壓力管時尤要仔細觀察出血情況,確保胸引流管的通暢(由于肺高壓的病人術后勤部肺動脈壓力還是高于正常壓力,因而極易在拔除肺動脈壓力和后出血,此時如胸引流管不通暢,則易引起心包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