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關于“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變-兒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的內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如下:
本病基本病理變化為全身性血管炎,在病程的不同階段累及各種大小的血管,冠狀動脈易于受累、病變通常嚴重并明顯影響預后。血管炎癥病變可分為四期:
1期:約為病程1~2周,主要表現(xiàn)為大、中、小動脈血管炎及血管周圍急性炎癥改變,小靜脈和微血管炎癥,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和局部水腫。
2期:約為病程2~4周,小血管炎癥減輕,中等大小動脈炎癥為主,以冠狀動脈為代表的中等大小動脈受侵犯。血管內膜、中膜及外膜均受炎性細胞浸潤,伴壞死和水腫,彈力纖維和肌層斷裂,可形成血栓和動脈瘤。
3期:約為病程4~7周,小血管炎癥消退,中等動脈肉芽腫形成,可導致管腔阻塞。
4期:7周以后,急性血管炎癥基本消退,中等動脈狹窄、梗阻、瘢痕形成;擴張或動脈瘤形成、內膜增厚、血栓形成,數(shù)年后纖維化及瘢痕形成等。阻塞的動脈可能再通。
除血管炎癥外,其他臟器亦可發(fā)生病理改變,尤以間質性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外膜炎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