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高級職稱考試 > 復習資料 > 正文

2012年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護理學考試微生物學考點解析(肝炎病毒)

2012-07-25 14:19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2012年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護理學考試微生物學考點解析(肝炎病毒)

第二十五節(jié) 肝炎病毒

( 一 ) 甲型肝炎病毒 (HAV) : 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體, 1973 年 Feinstone 首次 從病人糞便中發(fā)現(xiàn) HAV .

1 .生物學性狀: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病毒,基因組為單正鏈 RNA ,衣殼由許多殼粒組成,每殼粒由 4 種多肽 (VP1 、 VP2 、 VP3 、 VP4) 組成,核酸系正股 RNA ,由 7500 核苷酸組成,病毒耐乙醚、耐酸、氯仿等脂溶劑;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數(shù)天至數(shù)月,但在 100 ℃ 5 min 可使之滅活,對紫外線、甲醛和氯敏感。

2 .致病性:

(1) 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

(2) 傳播途徑:糞 - 口途徑傳播、密切接觸傳播;

(3) 致病機制:

①病毒在肝 C 內(nèi)大量增殖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 ( 急性肝炎 ) ;

②病毒與 Ab 結(jié)合形成復合物沉積于肝細胞,激活補體導致肝細胞溶解;

③ NK 細胞的殺傷作用、特異性細胞免疫導致肝細胞溶解;

④ IFN- γ分泌增加,促進肝細胞表達 HLA , HLA 介導的 CTL 對肝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增強導致肝細胞溶解。

3 .臨床特征:潛伏期 15 ~ 50 d( 平均 30 d) ,肝脾腫大、黃疸、轉(zhuǎn)氨酶升高、血膽紅素升高、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發(fā)熱。一般為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不發(fā)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攜帶者。

4 .防治原則:

加強衛(wèi)生,保護好水源,加強糞便管理,搞好飲食衛(wèi)生;

特異性預防:接種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

抗 V 藥物: IFN+ 抗 V 藥;護肝治療:休息 + 藥物

( 二 ) 乙型肝炎病毒 (HBV)

1 .生物學性狀:電鏡下 HBV 呈三種不同形態(tài)顆粒: Dane 顆粒,直徑 42 nm ,完整的病毒顆粒,具傳染性;小球形顆粒,直徑 22 nm ,為中空的病毒顆粒,主要含 HBsAg ;管型顆粒,由小球形顎粒聚集而成。

2 . HBV 的抗原組成:

(1)HBsAg( 表面抗原 ) :有四個不同亞型: adr , adw , ayr , ayw, 在血液中大量存在,能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 ( 抗 -HBs) ,誘導細胞免疫反應;

(2)HBcAg( 核心抗原 ) :存在于病毒的核心及被感染的肝細胞表面,一般不游離于血循環(huán)中,具有很強的抗原性,抗 -HBc 沒有免疫保護作用,抗 HBc-IgM 是病毒復制的指標,具有 T 細胞表位,可刺激產(chǎn)生細胞免疫反應;

(3)HBeAg :游離存在于血中,與病毒的復制成正比,是病毒復制的指標之一;抗 -HBe 具有免疫保護作用。

3 .致病性:

(1) 傳染源:病人、無癥狀攜帶者;

(2) 傳播途徑:

①血行傳播:包括血液及血制品、注射、外科、牙科手術(shù)、針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膚黏膜微小損傷;

②母 - 嬰傳播:胎兒期、圍生期、哺乳傳播;

③性傳播及密切接觸傳播:乙型肝炎已列為 STD ,可經(jīng)性接觸而傳播。

(3) 致病機制:免疫病理反應以及病毒與宿主細胞間的相互作用是肝細胞損傷的主要原因。

①細胞免疫及其介導的免疫病理反應:包括特異性 CTL 的直接作用;識別肝細胞膜上的 HLA — I 類分子和病毒抗原直接殺傷靶細胞,細胞因子的抗病毒效應及細胞凋亡作用;

②體液免疫及其介導的免疫病理反應:包括特異性抗體直接清除血循環(huán)中游離的病毒;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關(guān)節(jié)滑液囊等處,激活補體,導致Ⅲ型超敏反應;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肝內(nèi),使肝毛細管栓塞,導致急性肝壞死,表現(xiàn)為重癥肝炎;

③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病理損害: HBV 感染使肝特異性脂蛋白抗原 (LSP) 暴露, LSP 作為自身抗原誘導機體產(chǎn)生自身抗體,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導致肝細胞損傷;

④特異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力低下,可產(chǎn)生免疫耐受而出現(xiàn)免疫逃避,機體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導致 HBV 持續(xù)性感染;

⑤病毒變異與免疫逃逸作用使: HBV 感染呈慢性化過程。乙型肝炎病毒侵入機體后不但通過上述機理導致肝炎,而且還可以發(fā)生原發(fā)性肝細胞性肝癌

4 .抗原抗體系統(tǒng)檢測、臨床意義:

目前乙型肝炎的診斷,主要靠血清學方法檢測 HBsAg 、 HBcAg 、 HBeAg 及其相應抗體。由于 HBcAg 在血清中不易檢出,故臨床上常檢測的只有兩對半 (HBsAg 與抗 -HBs , HBeAg 與抗 -HBe 及抗 -HBc) 。

HBsAg 的檢測,是診斷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標之一,它的出現(xiàn),可能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為無癥狀的 HBsAg 攜帶者,這種人不能作獻血員;抗 -HBs 的出現(xiàn),表示機體有了免疫力,預后良好。

HBeAg 陽性,提示體內(nèi)乙型肝炎病毒處于復制增殖狀態(tài),患者血液具有傳染性,且傳染性強;抗 -HBe 陽性,表示機體獲得了免疫力,能防止再感染。

HBcAg 主要存在于受染肝細胞質(zhì)及 Dane 顆粒的核心中,在血中不易檢出,故臨床試驗不檢測 HBcAg ;血清中檢出抗 -HBc 則表示最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在體內(nèi)增殖。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體系統(tǒng)檢測的意義極為復雜,在診斷疾病及評價結(jié)果時必須對幾項指標進行分析,方能作出結(jié)論 ( 見表 2 ~ 2) 。

5 .防治原則:

篩選供血員,加強傳染源的管理,保護易感人群 ( 接種 HBsAg 血源疫苗、 HBsAg 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 ) ,被動免疫: HBsAb 免疫球蛋白。

治療;α -IFN 、拉米夫定、泛昔洛韋、單磷酸阿糖腺苷 (Ara-A) ,同時要護肝治療和休息。

衛(wèi)生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