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早聞“小兒王”劉弼臣盛名,當記者在北京陛辰中醫(yī)門診部見到這位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堅持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同時還帶徒的可敬老人時,還是被他和藹而平易近人的大家風范所感染。
從醫(yī)50年,對孫思邈、錢乙、萬密齋、龔廷賢、吳謙、葉天士等諸家著作和學術成就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對明代萬密齋的“體稟少陽”學說進一步進行闡發(fā),認為小兒生長的根本關鍵是在腎,而小兒發(fā)育的機能轉(zhuǎn)輸在肝膽。小兒從出生到成年的生長發(fā)育,往往時盛時衰,時快時慢,時虛時實;在病變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易寒易熱,易虛易實,險象叢生,其原因主要是由“體稟少陽”特別是“少陽為樞”起到直接主導作用。
他對錢乙“五臟證治”的學術觀點十分崇尚,認為錢氏“五臟證治”的理論雖然源于《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金匱要略》等書,但有很大創(chuàng)新,其創(chuàng)立的“五臟證治”既適用于六淫外感,也適用于內(nèi)傷雜病。劉老不僅全面繼承了錢乙“五臟虛實補瀉”的學術思想,而且進一步發(fā)展了“五臟證治”。他尤其重視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并根據(jù)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襲的生理特點,以及肺臟受邪后又極易傳變,易出現(xiàn)傳心、犯脾、侵肝、襲腎的病理特點,提出了“從肺論治”的學術觀點。
劉弼臣認為“從肺論治”以調(diào)肺利竅,驅(qū)邪逐寇外出為主,不僅可將疾病消滅在萌芽階段,而且可清除病灶,避免滋生變證,同時還能強肺固衛(wèi),增強抵抗外邪的能力:“從肺論治”不但可以治療肺臟本身的疾患,而且又能治療肺外其他臟腑疾患。所以“從肺論治”的學術觀點并不是單獨強調(diào)肺,而是重視肺與其他臟腑之間的關系,從治肺入手,達到治療其他臟腑疾病的目的。如從肺論治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在祖國醫(yī)學中屬“心悸”、“怔忡”、“胸痹”、“虛勞”的范疇。既往多從心治,使用炙甘草湯等方劑以溫通心陽之法治之,雖有一定療效,但是由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多有外感癥狀,或在恢復期時由于感受外邪每易復發(fā)和加重,致使病情反反復復,長期遷延不愈。而且在外邪未清的情況下,溫通心陽法的使用往往受到限制。劉老由此提出從肺論治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觀點,并采取早期以祛邪為主,后期以扶正為主的治療方法。所謂祛邪,即采用疏風解表、清肺化痰、利咽通竅等法驅(qū)除外邪,使邪去正安,截斷邪氣由肺傳心的途徑,使心不受邪侵。所謂扶正既以補益肺氣為主,增強機體抵抗外邪的能力,少受或不受邪氣的侵害。通過祛邪清肺以利氣血化生和運行而養(yǎng)心復脈是劉弼臣教授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觀點。近10年來治療上千例患兒,其治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傳統(tǒng)治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從肺淪治”并不否定從其他臟腑入手治療小兒疾病。例如肺虛之病,常從調(diào)脾入手,培土生金。其他許多慢性疾患,也常從調(diào)理脾胃入手,往往收到良好的療效。對于某些疑難雜證,不能用五臟證治解釋和說明的,劉老則往往不循常規(guī)而獨具巧思,另僻蹊徑,每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