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肺系疾病是普遍存在的常見病,發(fā)生率逐年增高,纏綿反復,較難根治。因此,對其證治規(guī)律的探討具有重要的意義。《素問·咳論》篇關于咳嗽與肺胃相關的理論,對于指導肺系疾病的辨證施治有著重要的意義?!按私跃塾谖?,關于肺”,是對咳嗽病機的高度概括,說明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而咳嗽與肺胃兩臟關系最為密切,這對肺系疾病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肺胃相關理論進行探討。
咳病的成因與肺胃關系最為密切
《素問·咳論》篇論述了咳的病因病機,咳嗽的成因有二,一是外感寒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內傳于肺。二是寒飲停聚,“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指出咳屬于肺臟之本病,咳的病機為肺胃之寒與外邪相合而致,明確指出了咳嗽與肺胃兩臟關系最為密切,是對咳嗽與肺胃相關病機的高度概括。清代張璐《張氏醫(yī)通·諸氣門》亦云:“歧伯雖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其所重全在肺胃,而尤重在外內合邪四字。”
咳嗽的主要病變在肺,但其他臟腑病變也可影響到肺而發(fā)咳嗽,而以肺胃兩臟關系最為密切。在詳細列舉了六腑咳的證候之后,指出“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說明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而以肺胃兩臟關系最為密切。肺與咳的關系前已論及,胃與咳的關系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其一,肺之經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肺胃同有主降之特性,所以胃受外邪或接受其他臟腑內傳而聚于胃之邪氣,均可使胃失和降并可通過肺脈使邪氣上傳于肺,使肺氣不降而發(fā)為咳嗽。其二,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與脾同居中焦,為氣血化生之源。若脾胃運化失司,氣血化生乏源,一方面可導致土不生金,使肺之氣陰不足,宣降失常而病咳;另一方面,由于營衛(wèi)之氣不充,衛(wèi)外御邪能力減弱,則易使外邪侵犯皮毛,內舍于肺而發(fā)為咳嗽。其三,胃主納,脾主運,若脾胃受傷,水津失運,停聚而生痰成飲,痰飲上逆于肺,亦可發(fā)為咳嗽。
與肺胃相關的證治
肺系疾病與肺胃相關的證治在《黃帝內經》中較少涉及,《素問·咳論》中指出了咳病總的針刺治療原則,“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所謂俞、合、經,指“五輸穴”而言,五臟咳,宜針刺五臟之俞穴,旨在治其注入之邪,六腑咳,宜針刺六腑之合穴,旨在治其傳入之邪,至于久咳所兼見的浮腫,是邪入經絡,水液隨氣逆亂泛溢,針刺宜去經穴以疏通經絡,使氣血和調,水腫可消,寓含辨證論治的思想。后世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及《溫病學》等經典著作中論述頗多,究其病證,總離不開寒、熱、虛、實,究其治法,不外乎溫、清、和、補、消、下,而汗、吐兩法則很少涉及。
臨床意義
1.指導肺系疾病的預防
咳病由“內外合邪”所致,在《素問·咳論》的原義為外感寒邪,寒飲內停,邪氣以從其合,“形寒寒飲則傷肺,”內外合邪致肺咳。臨床上肺系疾病的發(fā)病常因感寒而發(fā),既使在炎熱的夏季也常因納涼感寒,冒雨涉水而發(fā)病,現(xiàn)代人慣用空調帶來居處的寒涼以及寒冷的環(huán)境引起的咳病最為常見,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咳嗽常常復發(fā)于冬季,正是因為冬季寒冷,寒邪最易郁閉肺氣,導致肺氣上逆而咳之故。寒飲指過度生冷的飲食,因為肺脈起于中焦脾胃,生冷過度,寒氣循經脈使肺氣受寒凝滯而產生咳嗽,這種情況常見于脾胃陽氣虧虛之人。在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常因飲食寒涼、冷飲而發(fā),現(xiàn)代人嗜食冷飲的飲食習慣導致的咳病正是寒飲傷肺的體現(xiàn)。故肺系疾病的預防應外避虛邪賊風,避免形寒傷肺,內調飲食,忌食生冷寒涼,適度的應用空調和冷飲,順應自然,從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筆者認為“此皆聚于胃”之所聚之邪,當引深理解為廣義之邪,應擴展為寒(寒飲、實寒、虛寒)熱(痰熱、實熱、虛熱)虛(陽虛、氣虛、陰虛)、實(實寒、實熱、食滯);聚于胃當指廣義之胃,包括脾胃。因此,外避虛邪賊風,不僅要避免形寒傷肺,還要避免風、暑、濕、燥、火等六淫之邪襲肺,以及瘵蟲、花粉、煙塵、物理化學刺激等因素傷肺。內調飲食,不僅要忌食生冷寒涼,而且還要做到“飲食有節(jié)”,忌偏嗜,“謹和五味”,因為嗜食甘酸咸味或進食海膻發(fā)物可以導致脾失健運,痰濁內生;嗜酒太過,或食辛辣煎炸厚味,則釀濕化熱,熏灼于肺;此外,還應關注藥物的付作用,明代汪綺石所著《理虛元鑒》是一部中醫(yī)虛勞證治專著,他認為引起虛勞的病因有六種,即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診及病后失理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醫(yī)藥之因。其中,醫(yī)藥之因實為提示世人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在臨床肺系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常需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解熱鎮(zhèn)痛、氨茶堿等藥物,而這些藥物應用所帶來的胃黏膜損傷、胃腸道反應非常多見,提示臨床用藥應采取保護措施,盡量避免脾胃損傷。
2.指導肺系疾病的治療
筆者在臨床從肺胃著手治療肺系疾病收到了顯著效果,進一步探討肺胃相關理論的證治規(guī)律和實質,提高中醫(yī)藥防治肺系疾病的水平是我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