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助考之星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了疾病控制職稱考試大綱供大家參考學習,如下:
流行病學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一、緒論 | 1.流行病學的歷史 | 了解 | |
2.流行病學的定義 | (1)定義 | 掌握 | |
(2)流行病學定義的詮釋 | 掌握 | ||
3.流行病學的原理和應用 | (1)基本原理 | 掌握 | |
(2)實際應用 | |||
4.流行病學的特點 | (1)群體特征 | 掌握 | |
(2)以分布起點的特征 | |||
(3)對比特征 | 熟悉 | ||
(4)概率論和數(shù)理統(tǒng)計學的特征 | 掌握 | ||
(5)社會醫(yī)學 | 熟悉 | ||
(6)預防為主的特征 | 熟悉 | ||
5.流行病學與其他學科的關(guān)系及流行病學的展望 | 了解 | ||
二、疾病的分布 | 1.疾病頻率測量指標 | (1)發(fā)病指標 | 掌握 |
(2)死亡指標 | |||
2.疾病流行強度 | (1)散發(fā) | 掌握 | |
(2)爆發(fā) | |||
(3)流行 | |||
3.疾病分布的形式 | (1)人群分布特征 | 掌握 | |
(2)時間分布特征 | |||
(3)地區(qū)分布 | |||
(4)疾病的人群、地區(qū)、時間分布的綜合描述 | |||
三、病因和病因推斷 | 1.病因的概念 | (1)病因的定義 | 掌握 |
(2)病因模型 | 了解 | ||
(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 熟悉 | ||
(4)因果聯(lián)接方式 | 掌握 | ||
2.病因推斷的技術(shù) | (1)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 熟悉 | |
(2)統(tǒng)計學關(guān)聯(lián)到因果關(guān)聯(lián) | 熟悉 | ||
(3)病因推斷的標準 | 掌握 | ||
四、描述性研究 | 1.概述 | (1)描述流行病學的地位和應用 | 了解 |
(2)定義及特點 | 掌握 | ||
(3)描述性研究的分類 | 掌握 | ||
2.現(xiàn)況研究 | (1)現(xiàn)況研究的目的 | 掌握 | |
(2)現(xiàn)況研究的種類:普查的必要條件和抽樣方法、樣本大小 | 掌握 | ||
3.篩檢 | (1)定義 | 掌握 | |
(2)主要應用 | 掌握 | ||
(3)篩檢試驗的評價指標 | 掌握 | ||
4.生態(tài)學研究 | (1)生態(tài)學研究概述 | 掌握 | |
(2)生態(tài)學研究的方法 | 掌握 | ||
(3)生態(tài)學研究的局限性 | 熟悉 | ||
五、病例對照研究 | 1.基本原理 | 熟悉 | |
2.病例對照研究的類型 | (1)病例與對照不匹配 | 掌握 | |
(2)病例對照研究匹配 | |||
(3)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 |||
3.某些實例 | 了解 | ||
4.病例對照研究的實施 | (1)復習文獻,提出假設 | 熟悉 | |
(2)明確研究目的,選擇適宜對照形式 | |||
(3)病例與對照的來源與選擇 | |||
(4)樣本含量的估計 | |||
(5)獲取研究因素的信息 | |||
(6)資料的收集 | |||
5.實施病例對照研究應考慮的問題 | 熟悉 | ||
6.數(shù)據(jù)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 (1)資料的整理 | 掌握 | |
(2)數(shù)據(jù)的分析 | |||
7.病例對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1)選擇性偏倚 | 了解 | |
(2)信息偏倚 | |||
(3)混雜偏倚 | |||
8.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 | 了解 | ||
六、隊列研究 | 1.基本原理 | (1)隊列與隊列研究的定義 | 掌握 |
(2)隊列研究的目的 | |||
(3)隊列研究的類型 | |||
2.實例 | 了解 | ||
3.選擇隊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 (1)前瞻性隊列研究 | 熟悉 | |
(2)歷史性隊列研究 | |||
4.隊列研究的步驟 | (1)確定研究因素 | 掌握 | |
(2)確定研究結(jié)局 | |||
(3)確定研究人群 | |||
(4)確定樣本大小 | |||
(5)隨訪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 |||
5.數(shù)據(jù)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 | (1)率的計算 | 掌握 | |
(2)人時的計算 | |||
(3)暴露與疾病關(guān)聯(lián)強度的指標 | |||
(4)劑量反應關(guān)系 | |||
(5)分層分析 | |||
6.隊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1)常見偏倚 | 了解 | |
(2)偏倚的控制 | |||
七、流行病學實驗研究 | 1.流行病學實驗的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基本特征 | 熟悉 | ||
(3)流行病學實驗的主要類型 | 掌握 | ||
2.流行病學實驗的設計和實施 | (1)明確實驗研究目的 | 掌握 | |
(2)選擇研究對象 | |||
(3)確定實驗現(xiàn)場 | |||
(4)估計樣本含量 | |||
(5)隨機化分組 | |||
(6)設立對照 | |||
(7)盲法的應用 | |||
3.流行病學實驗的資料收集和分析 | (1)資料收集、分析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 掌握 | |
(2)實驗效果的主要評價指標: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護率、效果指數(shù) | |||
4.流行病學實驗的優(yōu)缺點 | (1)主要優(yōu)點 | 熟悉 | |
(2)缺點 | |||
5.流行病學實驗應注意的問題 | 了解 | ||
6.了解實例 | 了解 | ||
八、流行病學數(shù)學模型 | 1.概述 | (1)定義 | 掌握 |
(2)建立模型的預備條件、建模思路 | 熟悉 | ||
2.主要研究方法:確定型模型與隨機型模型 | 熟悉 | ||
3.主要應用 | 掌握 | ||
九、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1.概述 | (1)偏倚的概念 | 掌握 |
(2)偏倚的種類 | |||
2.選擇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種類 | 熟悉 |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
3.信息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種類 | 熟悉 |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
4.混雜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
(2)混雜因素 | 掌握 | ||
(3)正混雜偏倚、負混雜偏倚 | 掌握 | ||
(4)控制方法 | 熟悉 | ||
十、疾病預防和疾病監(jiān)測 | 1.前言 | (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內(nèi)容 | 熟悉 |
2.預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 (1)在宏觀水平上制訂預防控制的策略:衛(wèi)生工作方針、社會大衛(wèi)生觀念、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影響健康的因素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 掌握 | |
(2)疾病的三級預防: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 | |||
3.疾病監(jiān)測 | (1)疾病監(jiān)測的定義 | 掌握 | |
(2)疾病監(jiān)測的幾個概念 | 掌握 | ||
(3)疾病監(jiān)測的種類 | 熟悉 | ||
(4)疾病監(jiān)測的工作過程 | 熟悉 | ||
十一、傳染病流行病學 | 1.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 (1)傳染病發(fā)生與傳播的基本條件 | 掌握 |
(2)流行過程的生物學基礎 | 掌握 | ||
(3)疫源地及流行過程 | 掌握 | ||
(4)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 | 掌握 | ||
2.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 (1)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策略 | 掌握 | |
(2)傳染病的預防 | 掌握 | ||
(3)傳染病的控制 | 掌握 | ||
3.計劃免疫及其評價 | (1)我國計劃免疫和免疫程序 | 掌握 | |
(2)擴大免疫規(guī)劃 | 掌握 | ||
(3)預防接種 | 掌握 | ||
(4)計劃免疫監(jiān)測與評價 | 掌握 | ||
十二、血清流行病學 | 1.概述:概念 | 掌握 | |
2.主要研究方法 | 掌握 | ||
3.有關(guān)研究的幾個問題 | 熟悉 | ||
4.血清流行病學的應用近況 | (1)評價生物標志物有效性,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 | 掌握 | |
(2)用于爆發(fā)事件因素的探索 | |||
(3)對疾病流行過程作追溯性研究 | |||
(4)闡明疾病分布規(guī)律和自然史 | |||
(5)探索病因和危險因素 | |||
(6)疾病監(jiān)測與預測 | |||
(7)考核預防接種效果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 |||
十三、分子流行病學 | 1.概述:定義 | 掌握 | |
2.主要研究內(nèi)容 | (1)生物標志種類 | 熟悉 | |
(2)易感性測量 | |||
3.主要研究方法 | 了解 | ||
十四、遺傳流行病學 | 1.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遺傳流行病學中的疾病分類 | |||
2.分析方法 | (1)家族聚集性分析 | 熟悉 | |
(2)雙生子分析 | |||
(3)養(yǎng)子和半同胞分析 | |||
(4)系譜分析 | |||
(5)單基因遺傳病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