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臨床上一般如何分類?不同類型之間如何區(qū)分?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
原發(fā)型肺結核(Ⅰ型):
為結核菌初次感染在肺內的病變,多見于兒童。原發(fā)感染是在機體既無變態(tài)反應又無獲得性免疫力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感染的部位多位于上葉底部、中葉或下葉上部,炎癥病灶常由淋巴管傳播至肺門淋巴結而致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肺部的結核性原發(fā)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統(tǒng)稱為原發(fā)綜合征。原發(fā)型肺結核臨床癥狀多較輕,多數于數周后好轉。如病變惡化,肺部原發(fā)病灶范圍擴大,偶可液化形成空洞和支氣管播散。淋巴結結核破潰到血管,可引起血行播散,X線檢查:原發(fā)綜合征可見啞鈴狀影像。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
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常由原發(fā)型肺結核發(fā)展而來,但也可繼發(fā)于肺內或肺外結核。
(1)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常由于大量結核桿菌突然入血所致。多發(fā)生在兒童原發(fā)性肺結核之后,常伴結核性腦膜炎。起病急驟,中毒癥狀顯著,常有高熱、盜汗、呼吸困難等癥狀。X線胸片檢查可見兩肺均勻散布的粟粒狀陰影。早期病灶透視時往往看不清,易于漏診。
(2)亞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人體免疫力較高,少量結核桿菌分批經血行入肺所致。一般起病較緩,中毒癥狀輕。X線檢查可見兩肺上中肺野有對稱分布散在性大小不等、密布不一、分布不均、新老不一的點片狀陰影。
浸潤型肺結核(Ⅲ型):
多見于成人,是最常見的繼發(fā)性肺結核。多為內源性感染,即原發(fā)感染經血行播散至肺潛伏下來的結核菌;外源性感染或原發(fā)性肺結核的病灶直接浸潤的則少見。病灶多位于鎖骨下或肺尖。臨床表現隨病灶性質、范圍及人體反應性不同而異。X線檢查可見大小不等的片狀、絮狀、邊緣模糊的陰影。病灶可液化,壞死,形成空洞和支氣管播散。在機體免疫力極度低下,變態(tài)反應異常增高,大量結核桿菌進入肺部時,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肺內迅速形成大面積的滲出性病變并發(fā)生干酪壞死,稱干酪性肺炎,臨床毒性癥狀明顯,X線表現為大片密度增高的濃密陰影,在短期內可以溶解,形成透亮區(qū),稱為蠶蝕空洞。干酪樣壞死灶周圍形成纖維包膜,或與空洞相通的支氣管發(fā)生阻塞,則干酪樣物質可脫水凝集成球狀,直徑超過2cm稱結核球。
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
多系浸潤型肺結核發(fā)展惡化的結果。病程長,病情的好轉與惡化,空洞的形成與纖維修補交替出現,病灶廣泛纖維化。此類病人經常大量排菌,為社會的重要傳染源。臨床病情好轉時可仍有咳嗽、咳痰或咯血;惡化時,有發(fā)熱等全身中毒癥狀,呼吸困難加重??刹l(fā)支氣管擴張、肺源性心臟病,最終出現肺、心功能衰竭。X線檢查可見一側或兩側有單個或多個厚壁空洞,周圍有廣泛的纖維條索及新舊不同的播散病灶,肺門上提,肺紋呈垂柳狀樣改變,常有胸膜粘連、增厚,氣管、縱隔向病側移位,未累及的肺往往有代償性肺氣腫。
結核性胸膜炎(Ⅴ):
結核菌可由肺部病灶直接蔓延,也可經淋巴或血行到胸膜。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青少年多見,有干性和滲出性兩個階段。前者主要表現為胸痛,并可聽到胸膜摩擦音;胸液滲出時,胸痛消失,出現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