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輔導精華

中醫(yī)診斷:問汗

2012-03-20 10:22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為方便廣大考生,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了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相關考點,以供參考。

汗是陽氣蒸化津液從腠理達于體表形成的。問汗出,對于判斷病邪的性質、津液的盈虧、陰陽的盛衰有重要意義。問診時,要注意問有無汗出,汗出的多少、時間、部位及其兼癥。

1.表證辨汗

表證無汗,見于外感寒邪所致的表實證;表證有汗,見于外感風邪的表虛證,或外感風熱的表熱證。

2.里證辨汗

經常日間汗出不止,活動后尤甚,兼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癥者稱自汗,多見于氣虛或陽虛;睡時汗出,醒后汗止,兼見潮熱、顴紅等癥者稱盜汗,多見于陰虛內熱或氣陰兩虛;全身大量汗出者稱大汗。若大汗出,伴身大熱,口大渴,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脈洪大,多為里實熱證;若冷汗不止,伴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為亡陽證,多為陽氣暴脫,不能護衛(wèi)肌表,津液隨陽氣外泄所致。久病虛證的患者,常因陽氣不足或津液虧耗而無汗。

3.局部辨汗

僅頭部汗出,伴肢冷,脈微者,為氣脫不固;伴煩渴,苔黃脈數(shù)者,為上焦熱盛;伴身熱不揚,頭身困重,舌苔黃膩者,為中焦?jié)駸?。半身汗出,多見于風痰阻絡;手足汗出,多為中焦?jié)駸峄蜿幪搩葻?;心胸部位汗出較多者,多為心脾兩虛或心腎不交。

題庫小程序

距離2025中醫(y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張鈺琪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方劑學》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