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主治】 用于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如關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肌肉痛,偏頭痛,頭痛,痛經(jīng),也可用于減輕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fā)熱。
【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 通用名 萘普生 化學名 (+)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
【藥理作用】 本品為非甾體抗炎藥,其鎮(zhèn)痛、抗炎、解熱作用,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作用。直腸給藥吸收迅速,血漿蛋白結合率高于99%。T1/2一般為13小時。在肝內代謝,經(jīng)腎臟排泄.約有95%以原形及其結合物隨尿排出。
【藥物相互作用】 1 飲酒或與其他抗炎藥同用時,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增多,并有潰瘍發(fā)生的危險。2 與肝素及雙香豆素等抗凝藥同用,出血時間延長.可出現(xiàn)出血傾向,并有導致胃腸道潰瘍的可能。3 本品可降低呋塞米的排鈉和降壓作用。4 本品可抑制鋰隨尿排泄.使鋰的血藥濃度升高。5 與丙磺舒同用時,本品的血藥濃度升高, T1/2延長.可增加療效,但毒性反應也相應加大。 6 藥物過量 超量中毒時應予以緊急處理,包括催吐或洗胃,口服活性炭及抗酸藥,給予對癥及支持療法,并合理使用利尿藥。
【不良反應】 1 皮膚瘙癢、呼吸短促、呼吸困難、哮喘、耳鳴、下肢水腫、胃燒灼感、消化不良、胃痛或不適、便秘、頭暈、嗜睡、頭痛、惡心及嘔吐等。2 視力模糊或視覺障礙、聽力減退、腹瀉、心慌及多汗等。3 胃腸出血、腎臟損害(過敏性腎炎、腎病、腎乳頭壞死及腎功能衰竭等)、蕁麻疹、過敏性皮疹、精神抑郁、肌肉無力、出血或粒細胞減少及肝功損害等較少見。
【禁忌癥】 對本品或同類藥有過敏史,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引起過哮喘、鼻炎及鼻息肉綜合征者,均應禁用;胃、十二指活動性潰瘍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