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百科類 > 草本植物 > 正文

紅麻種植技術

2012-09-19 17:2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紅麻 主要技術如下。

一、選地與整地。紅麻對土地的要求不嚴格,最好選黑土層較厚、土壤肥沃的地塊。必須精細整地,以伏秋松耙整地為主,以便吸納降水。春天整地以耢耙為主,最好采取耢、耙、施肥、播種一條龍作業(yè),以利抗旱保墑。整地做到地面平坦,上虛下實,沒有坷垃。整地質(zhì)量差,坷垃大而多,播種后不僅出苗慢,不整齊,還容易引起“吊死苗”。

二、適時播種

1.播種期。早播延長了紅麻的有效生育期,可以增產(chǎn)。以0~5厘米處土溫穩(wěn)定在12℃時播種為好。播種時應抓住冷尾暖頭搶晴天及時完成。

2.播種量。根據(jù)種子質(zhì)量決定,發(fā)芽率在70%的種子,每667平方米用種量1.5千克~2千克。如果種子發(fā)芽率低于70%應按比例酌情增加播種量。

3.播種方法與技術。采用壟距65厘米,壟上雙行,精播機播種,每延長1米下種粒數(shù)35粒,播深3~4厘米。播種時要求下籽均勻,深淺一致,覆土良好,播后輕壓。

三、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及時管理,促苗早發(fā)

1.抓全苗。紅麻播種后常因土壤水分不足,種子落干而不能萌發(fā)成苗,或因播后大雨,土壤板結(jié),種子萌芽后,不能出土,有的出苗后又常因地老虎、螻蛄等害蟲及立枯病、炭疽病等為害,造成缺苗斷壟。為此,必須采取以下技術措施:首先要在嚴格把握好播種質(zhì)量關的基礎上,播后遇雨土壤結(jié)殼時,及時用釘齒耙耙碎表土,助苗出土;其次早防病蟲害。

2.早間苗、定苗。齊苗后3~5片真葉間苗,7~10片真葉定苗,定苗株距4~5厘米。定苗時要以全田達到苗齊苗壯為標準,采用以等高為主、等距為輔的方法,去高去低留中間,去病去弱留壯苗,去密留稀,要留下生長整齊的壯苗。

3.中耕除草、排水防澇。紅麻為雙子葉作物,可用殺單子葉的除草劑除草。紅麻雖具較強的耐澇能力,但苗期耐澇性較差。及時中耕松土保墑,生育期內(nèi)中耕3遍,人工除草3遍。

4.合理密植。因土壤肥力、施肥量、地勢和灌溉條件的不同,麻田密度也應有所不同。土壤肥力低的麻田密度比肥力高的大些;施肥少的麻田密度要比施肥多的大些,地勢高的要比地勢低的大些,中熟品種的密度要比晚熟品種大些。一般紅麻定苗密度33萬株/667平方米。

四、科學施肥。每667平方米施肥總量尿素22千克、二銨11千克、硫酸鉀23千克(折合每667平方米純量氮12.1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鉀7.6千克)。

1.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深施尿素5.2千克、二銨11千克、硫酸鉀13.8千克。

2.追肥。15葉齡(播種后50天)進行追肥,用肥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9.5千克、硫酸鉀9.2千克。40葉齡補施,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3千克。

五、灌水抗旱。春旱會影響麻苗生長和根系發(fā)育,定苗后結(jié)合追肥及時灌水,做到邊追肥、邊澆水,肥水結(jié)合,促苗早發(fā)。

六、收割。紅麻全生長期為120~150天,達到工藝成熟時,應采取人工貼地收割,不應留茬過高,以免影響產(chǎn)量。造紙用紅麻收割后鋪地晾曬,按30~40厘米直徑捆綁或捆搭成“人”字形架立于地中,水分低于20%(防霉)即可搭垛,以備漚洗后加工。

主要用途

紅麻纖維銀白色,有光澤,吸濕散水快。適于織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繩索。帶皮麻稈可作造紙原料,剝皮后的麻骨用于燒制活性炭和制纖維板。葉可作牲畜飼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