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草本植物 > 正文

稗子關于稗子的雜感

2012-09-25 23:11 醫(yī)學教育網
|

你見過稗子嗎?它是一種極像水稻的雜草。因為其似水稻,故人們在給稻田清除雜草時,稍一不小心就會使它從眼皮下溜過。我就有這樣的親歷:1958年,我在陜南一個農村駐社,當稻田需要“整苗”(即清除稗子等雜草)時,我看田里的秧苗一片青綠,哪有什么稗子,便把勞動力都支使到外地擔礦石。(當時正開展土爐煉鐵運動)誰知到了第二年,稻田里的稗子大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拔,才把它清除干凈。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教訓。

事過近半個世紀,我之所以重新提起稗子,是朋友張書省的一篇雜文引起的。

書省的《叢飛種下的稗子》一文說:曾經被央視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深圳稗子青年歌手叢飛,先后捐助資金超過300余萬元,幫146名失學學生和殘疾人,認養(yǎng)了32名孤兒。這種“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行為,連親屬都不能理解,直至妻子都離婚了。后來他身患絕癥,可他獻愛心資助過的學生,有的大學畢業(yè)了,且得到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錯,卻沒有任何“知恩當報”之舉。有一位李某,當獲知記者在報上披露他的名字后,不但要人家刪除,還說“希望永遠不要再提這段往事。”叢飛病危,他絕情得連一聲問候都沒有。另一位名叫阿珍的女青年,接受叢飛數次數字不小的援助,后來也成為歌手,就與叢飛不再聯系了。還有叢飛資助的一位女孩,竟然說在自己極端困難時幫助了她的人是“有所圖”。圖什么?她沒有明說,顯然是指為了出名。書省的文章說,這種忘恩寡義的人,就像稻田里的稗子。當然,這稗子是從精神層面講的。

書省關于稗子的比喻再恰當不過。你說說,上述這些人的言詞,不正說明他們很像稻田里的稗子嗎?

有人會不以為然:叢飛生前幫助了那么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好的,無情寡義者只是極少數,不順利考試于較真。不能這么說。在接受叢飛愛心資助的困難學生中,好的當然是絕大多數,不好的確是極個別。但是,就是這個極少數,如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它就會給社會立個十分不好的榜樣。須知,好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不好的榜樣力量也是無窮的。他會毒化社會的風氣。人常說:一蟻之穴,可潰百里長堤。社會的精神長堤也是這樣,千萬不能小看這個“個別”,這個“個別”里隱藏著極大的禍害,如不予注意,其惡劣的影響就會像含毒的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危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

古人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是指一個良性運轉的社會應有的必然現象。贈玫瑰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和諧。但是,千萬不要忘了,其前提是贈玫瑰的人,必須手中留稗子下香味來。設若像叢飛這樣,贈人以玫瑰,而留下的是冷漠,“種下的是稻谷,收獲的是稗子”,(盡管是極少數)那今后誰還愿意再把玫瑰贈人?當然,據我所知,當前社會上那些獻愛心的人不一定都想得到什么回報,(這從很多捐助者都是匿名即可推斷出)但是,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倘若獻愛心者像叢飛那樣,在傾力幫人之后,自己卻因故陷入困境時,當年那些接受了他的捐助從而改變命運的人,卻不伸出回報之手,那他將會是多么的寒心。倘若這樣的事,一而二二而三的出現,那么,今后誰還愿意做叢飛一樣的人?再伸引一步,社會上做叢飛那樣的人越來越少,那這個社會會是文明和諧的嗎?顯然不能。

那么,我們如何對待這極少數“稻田里的稗子”呢?我同意書省先生的看法:揭露,批判———當然是指對他們的麻木不仁的精神層面予以揭露,批判。只有把這種“自私自利”到極點的東西揭深批透,才能教育大多數,才能對得起在天之靈的叢飛和正在向叢飛學習的叢飛們。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需要有千千萬萬個叢飛式的人物,但更需要能比叢飛更多的像成語里“結草銜環(huán)”知恩當報的人物。如果只有叢飛式的獻愛心者,而“結草銜環(huán)”知恩當報者缺席,那和諧也是一句空話。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