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腦性癱瘓治療

2012-09-27 16:27 醫(yī)學教育網
|

細胞滲透修復療法

細胞滲透修復療法的治療原理是神經細胞是來源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多能細胞,終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被誘導分化為各種類型的成熟神經細胞。它是神經系統(tǒng)形成和發(fā)育的源泉,主要功能是作為一種后備儲備,參與神經系統(tǒng)損傷的修復或正常神經細胞凋亡的更新。通過將神經細胞移植入受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受損神經組織的結構重建、相應生理功能得到恢復,所以患有腦癱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在臨床治療效果是明確的、理想的。

常規(guī)治療

無特效治療方法,除癲癇發(fā)作時用藥物控制以外,其余癥狀多為對癥處理。

1、宜采用綜合性治療,針灸、理療(經絡導平)、三分鐘松筋療法、等

2、矯形手術目的是減少痙攣、改善肌力平衡、矯正畸形、穩(wěn)定關節(jié)。手術方法可分4類:①后根神經切斷術;②神經切斷術:支配痙攣肌肉的神經分支切斷術;③肌腱手術;④骨關節(jié)手術。

3、神經外科手術重在緩解痙攣。

4、腦性癱瘓的拔罐療法:取肩井、曲池、腎俞、環(huán)跳、承山,兩側交替,隔日一次,每次拔3~5分鐘。10次為一療程,療程中間休息3~5天。

5、腦性癱瘓的辨病論治

肢體運動障礙康復治療

恢復期治療對于腦癱患者來講非常重要。目的就是改變肢體麻木障礙、改善肌張力和關節(jié)活動障礙等癥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tài),并逐漸恢復部分肢體運動。尤其是在恢復肢體運動障礙方面更為顯得突出。

目前認為腦癱的患者經過正規(guī)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后遺癥,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于“鍛煉”,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jié)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tài),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適當?shù)募×τ柧毧梢约又丿d攣,適當?shù)目祻陀柧毧梢允惯@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于協(xié)調。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xié)同,使得負責關節(jié)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偏癱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xié)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在對腦癱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tǒng)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了對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xié)調性的康復治療,即使患者肌力恢復正常,變可能遺留下異常運動模式,從而妨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后的恢復過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家用型的肢體運動康復儀來對受損的肢體運動恢復。它本身以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沖電刺激后按一定順序模擬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xié)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tài),使其恢復動態(tài)平衡;同時多次重復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反饋促通信息,使其盡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癱瘓的肢體模擬出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點穴療法與推拿治療

中醫(yī)傳統(tǒng)手法治療筋傷疾病有悠久的歷史。我們運用點穴推拿手法治療小兒痙攣型腦癱,有活血化瘀、平肝熄風、健脾益氣、調和陰陽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血運,松解軟組織粘連,緩解肌肉攣縮,糾正軟組織攣縮引起的肢體畸形,改善肢體活動功能。對促進腦性癱瘓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防止肢體畸形的出現(xiàn)和加重,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點穴療法是在病人身體特定部位上施行點、按、叩、掐、拍的一種方法,操作上可分為整體點穴和區(qū)域治療,每次治療20~30分鐘,每周五次,40次為一療程。

點穴療法的操作規(guī)范:

一)整體點穴:包括頭頸部點穴、軀干部點穴和四肢點穴,共治療10分鐘。

1、頭頸部點穴:點按、叩擊百會、印堂、四白、陽白、絲竹空、睛明、迎香、廉泉、承漿、天柱、腦府、風府、風池、率谷、垂根(武功穴,位于耳垂根部)、完骨、大椎等穴,沿督脈、太陽、陽明、三焦經走向點叩頭頸部經脈,同時叩擊頭部運動區(qū)、感覺區(qū),有醒腦、解痙、活血、止涎作用。

2、軀干部點穴:點壓肩井、膈俞、腰眼、關元俞等穴位,沿督脈、膀胱經走向點叩經脈,點壓華佗夾脊穴,點撥骶棘肌,有活血通絡作用,對加強腰背肌肉力量、改善坐姿、調節(jié)平衡有積極意義。

3、四肢點穴:分別在四肢沿三陰經、三陽經循經點穴,重點點叩經過痙攣肌群的經絡和穴位。同時結合掐法刺激指關節(jié)(武功穴)、指甲根(武功穴)、十二井等穴位,有活血通絡、解痙熄風作用。

(二)區(qū)域點穴:包括局部點穴和矯形手法,共治療10~20分鐘。主要是針對肌肉痙攣引起的關節(jié)攣縮(畸形)的治療。

1、局部點穴主要點叩、按壓受累肌肉、關節(jié)部的穴位,注重肌肉起止點、肌腹、肌腹與肌腱移行處、肌間隔以及周圍神經的走向和分布區(qū)域,刺激力度可稍重,指力要垂直、深透,以患者有痛感為度。

2、矯形手法是指在點穴治療的同時,間斷結合扳法、撥法、推法等手法。扳法是反向用力牽拉攣縮的關節(jié),緩慢牽拉痙攣肌肉(肌群),注意動作要和緩,以令肌肉不致反射性痙攣為妥。撥法是在肌肉放松狀態(tài)下和扳法牽緊時,用手指彈撥肌肉的起止點、肌腹以及肌腹與肌腱移行處的方法。推法則是順肌肉、經絡走向推捋的一種方法。矯形手法操作的要點示范(以右側為例):

(1)肩關節(jié)內收攣縮畸形。被動外展肩關節(jié),同時點揉、彈撥胸大肌、背闊肌,點擊三角肌等。

(2)肩關節(jié)后伸攣縮畸形。被動前屈、外旋肩關節(jié),同時點揉、彈撥背闊肌、大圓肌等。

(3)肘關節(jié)屈曲攣縮畸形。被動伸直肘關節(jié),彈撥肱二頭肌、肱肌,點擊肱三頭肌。

(4)前臂旋前畸形。醫(yī)生左手托拿患孩右肘部,拇指點扣曲池,右手拿住尺橈骨遠端,拇指置于橈骨背側,兩手相對用力,令患孩右前臂被動旋后。同時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緊扣,彈撥旋前圓肌,右手則適當彈撥旋前方肌。

(5)腕關節(jié)屈曲攣縮畸形。被動伸腕,用扳法矯正。

(6)拇指內收、屈曲攣縮畸形。醫(yī)生右手抓住患者右手2~4指,左手則抓住其拇指,令其拇指被動伸直、外展、背伸,并做患腕背伸和前臂旋后活動。

(7)手指屈曲攣縮畸形。醫(yī)生右手抓住患者右手2~4指,左手則抓住其左掌部,令手指被動伸直、過伸。

(8)髖關節(jié)內收攣縮畸形。做蛙式試驗動作,屈髖90º,令雙膝被動分開,并彈撥股內收肌群。

(9)髖關節(jié)屈曲攣縮畸形。仰臥位按壓膝前,俯臥位則按壓骶髂部,令髖關節(jié)后伸,并點撥髂腰肌下部。

(10)膝關節(jié)屈曲攣縮畸形。仰臥位按壓膝前,俯臥位則壓按骶髂部及足踝部,令膝關節(jié)伸直。

(11)馬蹄足畸形。用整足法:患者仰臥,醫(yī)生立其右側,先做踝關節(jié)被動背伸牽拉,彈撥、推捋小腿三頭肌,然后令右足放平,醫(yī)生右掌托前足部,左手掌根置足弓高處下壓,右手同時向遠端牽抬,可聞響聲。

(12)踝關節(jié)內翻攣縮畸形。用扳法令踝關節(jié)被動背伸、外翻,彈撥脛后肌。

(三)放松手法:充分放松,輕手法刺激肌肉,包括推捋、捻搓、拍揉等法2分鐘。

(四)特殊癥狀的治療:流口水、言語不利者,點壓、揉按承漿、廉泉、迎香穴各4次,拇食指相對,按摩喉結、舌骨及舌骨上方的小肌肉各15次。流口水者加點垂根穴,言語不利者加點啞門穴。

(五)平衡肌力:除針對痙攣肌肉直接治療外,還要注意其相應拮抗肌群的刺激治療。

(六)功能鍛煉:針對患兒功能障礙情況,制定相關的鍛煉方法,并讓家長掌握、配合練習。主要是練習伸手上舉、拿東西、用手持物、吃飯、穿衣、擠紐扣,以及下肢伸直位足跟落地站立、行走等功能。

(七)外固定的運用:對嚴重的肌肉痙攣導致的關節(jié)攣縮畸形者,如嚴重的馬蹄足畸形、膝關節(jié)屈曲攣縮等可結合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協(xié)助矯正。

(八)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

1、選穴:

(1)根據(jù)被累及的肢體,采用局部選穴、循經選穴的原則選取穴位;

(2)結合頭部相應的運動區(qū)、感覺區(qū)點穴;

(3)根據(jù)四肢神經干走向選取穴位;

(4)根據(jù)肌肉走向選取穴位;

(5)關節(jié)周圍、肌肉起止點附近、肌腹與肌腱移行處附近的穴位比較敏感,可作為重點穴位。

2、操作:

(1)對攣縮的肌肉(肌群),點穴刺激力度可稍重(即瀉法),指力要垂直、深透,以患者有痛感為度。同時點擊其拮抗肌群,力度輕重結合,以輕為主,以重為輔(即補法)。

(2)對痙攣型腦癱做局部點穴時,間斷結合扳法、撥法、推法等矯形手法。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