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論文應論點鮮明,數(shù)據(jù)可靠,層次清楚,文字簡練,論點準確。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表,圖及參考文獻等)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6 000字,綜述文章不超過8 000字。為了減少排印錯誤,英文大小寫、上下角標、希文及斜體字均請在文中書寫清晰。量符號,如p(壓力)、V(體積);生物學中屬以下(含屬)的拉丁學名,如Valerian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化學中表示旋光性、構(gòu)型、構(gòu)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號,如d-(右旋)、dl-(外消旋)、o-(鄰位)、p-(對位)、m-(間位);含雙鍵化合物的空間結(jié)構(gòu),如Z(順式)、E(反式);手性化合物空間結(jié)構(gòu),如R(順時針)、S(逆時針);氨基酸、肽類、糖類等:D(取代基在右側(cè))、L(取代基在左側(cè));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常數(shù)k;一些統(tǒng)計學符號,如樣本數(shù)n、均值 、標準差s、F檢驗、t檢驗和概率P;拉丁文字,如in vivo、in vitro、po、et al等均為斜體。另外s(秒)不能寫成S,kg(千克)不能寫成Kg,mL(毫升)不能寫成ML,pH不能寫成PH,t1/2不能寫成t1/2,Vmax不能寫成Vmax,Cmax不能寫成Cmax或C max,tR不能寫成RT,μ不能寫成英文u等。
2.1 文題
每篇來稿均要有中英文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以簡明、具體、確切的詞語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于選擇關鍵詞和分類號。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字符、代號以及結(jié)構(gòu)式或公式。英文題名首字母大寫,其他均小寫,英文文題中盡可能不用冠詞,最好不超過12個實詞。
2.2 作者及工作單位
論文署名不應過多,應限于參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該文有關問題及對文稿內(nèi)容負責者,一般不超過6人。若第一作者或第一單位有變動,應提供單位證明信。對論文有貢獻的其他人員如協(xié)助工作或提供資料、材料者可放在致謝項。姓氏的漢語拼音字母全部大寫,復姓應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工作單位名稱用全稱,不用簡稱或縮寫,工作單位后寫出所在省、市及郵政編碼,并附單位英文名稱,應與中文單位名稱對應。通訊作者用“*”標出。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單位還應在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之后加列國名,其間以“,”分隔。
文題和署名書寫示范例:
藥材適宜采收期綜合評價模式的建立與實踐
段金廒1*,嚴 輝1,宿樹蘭1,錢大瑋1,吳啟南1,周榮漢2
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2. 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model of best harvest time
DUAN Jin-ao1, YAN Hui1, SU Shu-lan1, QIAN Da-wei1, WU Qi-nan1, ZHOU Rong-han2
1.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2.3 摘要、關鍵詞
文稿須附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400字,關鍵詞5~8個,盡量選用《漢語主題詞表》和《中醫(yī)中藥主題詞表》中的規(guī)范詞,主要的自由詞和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隔。研究性論文的中、英文摘要均采用四要素結(jié)構(gòu)式書寫,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jié)果(Results)和結(jié)論(Conclusion)。綜述性論文需寫出指示性摘要,中文300字左右。英文文題、關鍵詞及作者名稱和單位務必與中文對應。摘要、關鍵詞作為標識詞其后應加冒號。
2.4 地腳線
①收稿日期:由本部填寫收稿的具體日期。②基金來源:應注明國家有關部門的正式基金名稱的全稱及合同號,多個基金之間用“;”分隔。③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并提供詳盡的聯(lián)系方式(電話、傳真、E-mail等)。書寫示范例:收稿日期:2011-01-28?基金項目:“十一五”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項目“中藥新型給藥系統(tǒng)技術平臺”(2009ZX09310-005)作者簡介:楊 明(1962—),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藥新劑型與新技術、中藥復方釋藥系統(tǒng)。Tel: (×××)××××××× Fax: (×××)×××××× E-mail: ×××××××? *通訊作者 廖正根 Tel: (×××)××××××× E-mail: ×××××××
2.5 引言
一般不超過250字,概述本研究的理論依據(jù)、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nèi)外現(xiàn)狀,并應明確提出論文研究的目的。
2.6 正文
層次分明,在層次標碼后,應擬定標題。盡量減少層次,不得多于3層,采用1,1.1,1.1.1方式。層次的數(shù)字序號頂格寫,空1個漢字接排標題。
2.7 藥物、試劑、動植物和主要儀器
寫明規(guī)格和來源,藥名符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及《國際非專有藥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ry Names,INN),不用代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的新藥則用批準的藥名。新化合物采用IUPAC命名原則給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名,同時應再取一個得體的中、英文俗名。首次出現(xiàn)的中文、外文簡稱(縮寫語)應先寫出全稱(中、外文全名),然后才能直接應用。動植物實驗材料必須附正確的拉丁學名,并提供鑒定人(姓名職稱)及其所在單位。復方制劑應提供起主要藥理作用的藥味名稱和內(nèi)在質(zhì)量控制方法;藥理研究論文的實驗對象可為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以及主要藥味有內(nèi)在質(zhì)量控制方法的復方制劑;粗制劑、水煎劑等無質(zhì)控標準的研究論文不予刊用。
2.8 方法
凡文獻已有記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獻,對新的或有實質(zhì)性改進的方法要寫明改進處。如是自己創(chuàng)新的方法,則宜詳述,以便他人重復。
2.9 單位和符號
常用度量衡單位一律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的國際符號表示,距數(shù)字1個自然間空,不加縮寫點,如長度單位1 m、3 dm、3 cm、4 mm等;時間單位1 s、2 min、3 h、4 d等;土地面積的單位km2(千米2)、hm2(公頃)、m2(米2),“畝”從1992年1月起就停止使用。當量濃度N、體積克分子濃度M已不用,用mol/L為濃度單位。1 M硫酸為1 mol/L硫酸,1 N硫酸為0.5 mol/L硫酸。表示微量物質(zhì)含量的ppm和pphm等已停用,寫成10−6和10−8。以往用來表示化學位移值的ppm也已棄用,如δ=2.5 ppm應寫作δ=2.5。旋轉(zhuǎn)速度應為r/min。RSD(相對標準偏差)不用cv(變異系數(shù))。A(吸光度)不用OD(光密度)。“比容”改為“質(zhì)量體積”或“比體積”。靜脈注射(iv)、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腦室內(nèi)注射(icv)、動脈注射(ia)、口服(po)、灌胃(ig)可采用縮寫。
2.10 數(shù)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為準。
2.10.1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且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
2.10.2 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用阿拉伯數(shù)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99年不能寫成99年。
2.10.3 阿拉伯數(shù)字使用規(guī)則:①多位的阿拉伯數(shù)字不能拆開轉(zhuǎn)行;②計量和計數(shù)單位前的數(shù)字必須用阿拉伯數(shù)字;③小數(shù)點前或后超過4位數(shù)(含4位),應從小數(shù)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1/4個字距,不用千分撇“′”;④純小數(shù)須寫出小數(shù)點前用以定位的“0”;⑤數(shù)值的增加可用倍數(shù)表示,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或%表示,例如增加1倍,減少1/4或減少25%。
2.10.4 任何一個數(shù)值只允許最后1位有誤差,因此,必須正確地表達有效數(shù)字。在一組數(shù)據(jù) 中,通常以s的三分之一來定位數(shù),例如(7.324±0.270)mm,它的s/3=0.09 mm,達到小數(shù)點后第2位,故平均數(shù)也應寫到小數(shù)點后第2位,即寫成(7.32±0.27)mm。數(shù)值的修約應執(zhí)行國家標準GB3101-93附錄B的規(guī)定,其簡明口訣為“4舍6入5看齊,奇進偶不進”。
2.10.5 參數(shù)與偏差范圍:①數(shù)值范圍:5至10應寫成5~10;3×103~8×103可寫成(3~8)×103,但不能寫成3~8×103;②百分數(shù)范圍:10%~30%不能寫成10~30%,(30±5)%不能寫成30±5%;③具有相同單位的量值范圍:1.5~3.6 mA不必寫成1.5 mA~3.6 mA;④偏差范圍:(25±1)℃不能寫成25±1 ℃。
2.11 表和圖
凡用文字已能說明者盡量不用圖表,既有圖又有表,則去圖留表。表和圖應設計正確、合理、易懂,要有序號,只有1個表或1個圖,仍用“表1”或“圖1”表示。表格左右兩端不封閉,采用三橫線表,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上下行的數(shù)字要個位或小數(shù)點對齊。統(tǒng)計處理結(jié)果統(tǒng)一以?*P<0.05,**P<0.01,***P<0.001表示。圖稿用計算機繪制,設計應美觀,線條應平滑,并請?zhí)峁┮?guī)范、清晰可編輯的圖片(建議化學結(jié)構(gòu)式采用ChemBioOffice 2008軟件繪制)。圖中的量、單位表示方式應量符號在前,單位符號在后,如時間t/min。如有圖注者應寫在稿內(nèi)圖位的框線下,圖題之上標明,如1,2,3……或A,B,C……照片必須清晰,并提供放大倍數(shù),符號、文字說明等需放在照片的外面,必要時“↑”標明上下方位。表題與圖題及說明(表注和圖注)均以中、英文兩種文字表示。
2.12 討論
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主要闡述論文的新發(fā)現(xiàn)及對結(jié)果的分析、實驗不足處,不重復引言及結(jié)果中已敘述的內(nèi)容,避免不成熟的論斷。
2.13 參考文獻
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綜述引用的文獻最好引用近5年的。內(nèi)部資料、鑒定會資料、待發(fā)表文章、說明書和CA(可引用原期刊)等不可列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使用原語種撰寫,按照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 7714-2005)書寫,按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個位對齊,并用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根據(jù)GB3469規(guī)定,以單字母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
參考文獻類型 | 專著 | 論文集 | 期刊文章 | 學位論文 | 標準 | 專利 |
文獻類型標識 | M | C | J | D | S | P |
[1] 張鐵軍, 陳常青. 調(diào)節(jié)血壓血糖中藥現(xiàn)代研究與應用 [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2] 黎 陽, 張鐵軍, 陳常青. 麻仁軟膠囊質(zhì)量標準研究 [D]. 天津: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2010.
b. 期刊 [序號] 主要責任人. 文獻題名 [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頁碼.
[3] 袁海龍, 肖小河. 基于PD-PK的中藥日服次數(shù)合理性評價模式商建統(tǒng)藥理學評價 [J]. 中草藥, 2011, 42(3): 417-419.
[4] Yang M, Wang W L, Wu H, et al. Pregnane glycosides from stems of Marsdenia tenacissima [J]. Chin Herb Med, 2011, 3(1): 1-4.
c. 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人. 析出文獻題名 [A]. 原文獻主要責任人. 原文獻題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5] 劉昌孝, 王廣基. 藥學發(fā)展前沿與應用藥理學研究的挑戰(zhàn) [A].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藥學學科發(fā)展報告 [C].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
d. 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 標準名稱 [S]. 發(fā)布時間.
[6] 中國藥典 [S]. 一部. 2010.
e. 專利 [序號] 專利所有者. 專利題名 [P]. 專利國別: 專利號, 出版日期.
[7] 唐 宇, 劉 姹, 楊大堅, 等. 石杉堿甲胃漂浮片 [P]. 中國專利:CN101732265A, 2010-06-16. f. 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文獻類型標識/文獻載體標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8] 趙耀東. 新時代的工業(yè)工程師 [M/OL]. 臺北: 天下文化出版社, 1998(1998-09-26).
3.1 嚴禁一稿多投,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將在本刊曝光并兩年內(nèi)不再錄用該作者稿件。
3.2 編輯部對稿件有修改權(quán),修改后的清樣發(fā)給作者核校。
3.3 作者在投稿的同時,請下載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版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中草藥》雜志→下載專區(qū)→版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簽字蓋章后寄至編輯部,方可考慮論文發(fā)表。
3.4 本刊不收論文審稿費,錄用稿件收取版面費,該費用由作者單位支付。
3.5 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并寄樣刊給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國知網(wǎng)”。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光盤及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內(nèi)容編入數(shù)據(jù)庫服務報酬,不再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