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藥 > 正文

荸薺概述

2012-09-05 15:51 醫(yī)學教育網
|

古稱鳧茈(fúcí),又稱烏芋。今有些地區(qū)名地栗、地梨、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水田中。地下莖為扁圓形,表面呈深褐色或棗紅色。肉白色,可食。荸薺“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不宜生吃,一定要洗凈煮透后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對其植物形狀及栽培法有詳細描述。中國長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安徽無為、廣西桂林、浙江余杭 、江蘇高郵和福建福州、湖北漢口及當陽的雙蓮為著名產地。用球莖繁殖。萌發(fā)后,先形成短縮莖,其頂芽和側芽向上抽生的綠色葉狀莖細長如管而直立。葉片退化成膜片狀,著生于葉狀莖基部及球莖上部,光合作用靠綠色葉狀莖進行。自母株短縮莖向四周抽生匍匐莖,尖端膨大為新的球莖。穗狀花序,小花呈螺旋狀貼生。小堅果,果皮革質,不易發(fā)芽。

種薺于15℃萌芽 ,25℃ 開始分蘗 ,30℃植株旺盛生長,氣溫降至20℃以下時球莖形成。一般在早春選頂芽和側芽健全的種薺在室外苗床育苗,經常保持濕潤。約15~20天即可成苗,供大田栽植。株行距一般 30 厘米×60 厘米,畝栽約3000穴。分蘗和分株期間保持一定水層并追施氮肥。球莖形成前追施磷肥和鉀肥,對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有顯著效果。主要病蟲害有枯萎病、螟蟲等。

荸薺球莖約含碳水化合物21%,蛋白質1.5%,可生食或熟食。也能加工罐藏或作提取淀粉的原料。中醫(yī)藥學認為有止渴、消食、解熱功能。

長在水中。

分布

原產印度,中國主要分布于廣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等低洼地區(qū)。河北部分地區(qū)也有分布。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