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濕外襲
治法:散寒逐濕,溫通經(jīng)脈。
處方:制川烏6~12克(先煎2小時(shí)),麻黃6克,白芍15克,黃芪15克,細(xì)辛3克,地龍15克,威靈仙15克,炙甘草10克,川芎10克。
加減:下肢沉重加防己、羌活;局部麻木加當(dāng)歸、雞血藤;拘攣掣痛加木瓜,兼有熱象加知母、黃柏。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或類似上方治療298例,基本痊愈183例,顯效11例,有效86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94%.
常用成方:蠲痹湯、麻黃附子細(xì)辛湯、麻黃加術(shù)湯、小活絡(luò)丹、腎著湯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肝腎不足
治法:滋腎養(yǎng)肝,壯筋祛痛。
處方:桂枝30~60克,生黃芪20~30克,川斷10~20克,獨(dú)活10克,當(dāng)歸10克,白芍10克,寄生30克,牛膝30克,杜仲20克,生地30克。
加減:病久加五靈脂、山甲、沒藥;熱重加知母。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或類似上方共治療445例,基本痊愈361例,顯效36例,有效3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7.5%.
常用成方:六味地黃湯、二至丸、獨(dú)活寄生湯、稀桐丸等。
(3)氣血瘀滯
治法:活血化瘀,利氣通絡(luò)。
處方:秦艽15克,制沒藥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羌活15克,當(dāng)歸15克,香附10克,牛膝8克,地龍12克,五靈脂(炒)10克,甘草6克。
加減:兼寒重加桂枝、附子;兼濕重加苡仁、蒼術(shù)、桑枝;屈伸不利力加木瓜、川斷;瘀重加丹參、水蛭;體虛加黃芪。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及類似上方治療253例,基本痊愈161例,顯效26例,有效48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92.9%.
常用成方:補(bǔ)陽還五湯、活絡(luò)效靈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