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莓苗的培植期和移栽期,主要以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發(fā)生最為普遍,防治不及時,有時會使草莓苗全部被毀。
1.葉斑病
又稱蛇眼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后形成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細輪,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對策:
及時摘除病葉、老葉。發(fā)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噴一遍?;蛴?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200克對水75千克進行噴霧。
2.白粉病
主要為害葉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葉柄。葉片上卷呈湯匙狀?;ɡ?、花瓣受害呈紫紅色,不能開花或開完全花,果實不膨大,呈瘦長形;幼果失去光澤、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為害會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對策:
在發(fā)病中心株及其周圍,重點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采收后全園割葉,噴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靈5000倍液等。
[增補資料]
白粉病的病原菌為單囊殼屬,借助氣流或雨水擴散,發(fā)病最適溫25-30攝氏度,病原菌會感染多種作物,三唑酮類農藥已經普遍對其產生了抗性。坐果期與采收后期均易發(fā)病。露地栽培關鍵預防期為花前花莖抽生期,預防用藥:百泰1500倍或者25%使百克1000-1500倍、龍克菌500-600倍加新高脂膜噴霧,形成保護膜,防止病菌借雨水傳播,7-10天一次。小弓棚栽培預防期為12月前后及第二年5月份前后,發(fā)病初期預防和防治用藥:武夷菌素1000倍,翠貝3000倍、50%使百功1000-1500倍、凱澤2000倍與成標500倍混用、龍克菌500-600倍。
要注意藥劑的輪用,不要連續(xù)使用同一個品種藥劑2次以上。
3.灰霉病
是開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實、葉上均可發(fā)病。在膨大時期的果實上,生成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密生灰霉使果實軟化、腐敗,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對策:
在現(xiàn)蕾到開花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撲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噴霧。
[增補資料]
病菌在潮濕和25度左右時最容易發(fā)病。坐果期與采收后期發(fā)病最為嚴重。要以預防為主,用藥最佳時期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開花和第2花序剛開花時。藥劑選用 :凱澤1200倍或農利靈1000倍或50%使百功1000-1500倍、龍克菌500-600倍,連續(xù)防治2次,交替用藥。病害較重時,可選擇凱澤1200倍加百泰1500倍或凱澤1200倍,50%使百功1000-1500倍,龍克菌500-600倍,現(xiàn)混現(xiàn)用的,效果更好。
4.根腐病
從下部葉開始,葉緣變成紅褐色,逐漸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間開始變成黑褐色而腐敗,根的中心柱呈紅色。
防治對策:
草莓移栽前用40%蘆筍青粉劑600倍液,澆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間菌源基數(shù),減少傳染機會。
5.黃萎病
該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癥狀是幼葉畸形,葉變黃、葉表面粗糙無比。隨后葉緣變褐色向內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對策:
嚴格引入無病植株種植;縮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升~20升或太陽能覆蓋薄膜灌水進行土壤消毒;拔除燒毀已發(fā)病者。
1.線蟲
寄生在草莓組織中,危害葉柄、芽、根等,使被害器官變成紅色,嚴重時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一是燒毀病株,用敵百蟲乳劑400~5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噴3次。
2.蠐螬
在草莓收獲期和八九月份咬食根、莖,使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在危害期灌注90﹪的敵百蟲1000倍液,也可結合澆水向流水中滴入水胺硫磷,每667㎡用藥1千克。
3.草莓卷葉蛾
每年4~5月份蟲卵孵化成幼蟲,幼蟲吃葉,并把葉卷起來在里面吐絲結網繼續(xù)危害。
防治方法:
開花前和采摘后,用50﹪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40﹪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