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樹
紅豆樹為蝶形花亞科植物。又名鄂西紅豆樹、江陰紅豆樹、花櫚木、花梨木。為常綠喬木、中等喜光樹種。羽狀復葉,小葉5~7片,小葉片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5~10厘米,先端漸尖,光滑無毛;花兩性,圓錐花序,花白色或淡紅色;莢果木質,扁平,先端尖嘴狀,果長4~6.5厘米,無毛;種子1~2粒,鮮紅色有光澤;4月開花,10月結果。紅豆樹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ㄗ灾螀^(qū)),然大樹較少。紅豆樹以其可愛的種子、優(yōu)質的木材著稱于世。其木材光滑堅硬,紋理美麗,不經(jīng)油漆卻形同墨玉,因而與紅木齊名,視為高級珍貴用材。舉世聞名的龍泉寶劍柄就是用它的心材加工而成的。它樹形優(yōu)美,葉色濃綠蒼翠,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種子因其鮮紅圓潤或具黑色斑紋,光澤美麗,玲瓏可愛,常用以做項鏈、耳飾等裝飾品;還能供藥用,主治產(chǎn)后惡露沖心、癥瘕結氣、白帶漏下等癥。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貴州(赤水)、四川、陜西、甘肅(文縣)
現(xiàn)狀:漸危種。由于本種經(jīng)濟價值很高,常為產(chǎn)地收購部門和群眾砍伐利用,致使分布范圍愈益狹窄,成年樹日益稀少。目前僅在寺廟和村落附近保存少數(shù)大樹。
海拔:200-1350米。
形態(tài)特征:半常綠喬木,高20米以上,胸徑1米以;幼樹樹皮灰綠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樹皮暗灰褐色;小枝綠色,無色。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10一15厘米;小葉5一7,稀9,近革質,橢圓狀卵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稀為倒卵形,長5一12厘米,寬2.5一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圓鈍,無毛,下面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被毛;花兩性,5出;萼鐘狀,密生黃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微有香氣;子房無毛。莢果扁,革質或木質,近圓形,長4一6.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喙狀,無中果皮,內含種子1一2;種子鮮紅色,光亮,近圓形,長1.3一2厘米,種臍長約9毫米。
蝶型亞科植物
特性:多分布于丘陵低山、河邊及村落附近。分布區(qū)的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夏季涼爽多雨霧,空氣濕度大。據(jù)浙江龍泉分布區(qū)的氣象資料記錄,年平均溫15.3℃,7月平均溫25℃,1月平均溫4℃,極端最低溫-8.4℃,極端最高溫為35.6℃;年降水量1900毫米左右,平均相對濕度80%。土壤主要為紅壤,pH值4.5-5.6。在自然群落結構中處于上層林冠,常和樟、楠、楓香、冬青與青岡等樹種混生。紅豆樹幼年喜濕耐陰,中齡以后喜光。較耐寒,在本屬中是分布于緯度最北的一個種。它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對水分要求較高;在土壤肥潤、水分條件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處生長快,干形也較好;在干燥山坡與丘陵頂部則生長不良。主根明顯,根系發(fā)達,壽命較長,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種更新。葉芽于3月中下旬萌動,4月上旬開始展葉;花于4-5月開放,9-10月莢果成熟。本種結實年齡較遲,并有隔年結實現(xiàn)象。
保護價值:紅豆樹為中國特有種,是本屬植物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珍貴樹種。木材堅重,有光澤,切面光滑,花紋別致,供作高級家具、工藝雕刻、特種裝飾和鑲嵌之用;樹冠濃蔭復地,又是優(yōu)良的庭園樹。
保護措施:在本種分布較集中地區(qū)(如浙江省龍泉黃山頭、嶺根等地)建立紅豆樹保護點,嚴密控制群眾亂砍濫伐,并積極開展人工繁殖,建立造林基地。浙江及南方一些林場已進行成片造林。
栽培要點:用種子繁殖。采種要選擇25-30年生以上的健壯母樹,當莢果將開裂時采收,稍陰干后,驅除種子袋藏或混沙貯藏。種皮堅硬不透水,播種前用熱水處理或濃硫酸處理,挫傷種皮,可提早發(fā)芽和提高發(fā)芽率。1年生苗高40厘米,春季萌芽前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以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水分條件較好的山坡下部、山洼及河邊沖積地為宜。造林當年,應防止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