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禽流感治療方法

2012-10-15 18:36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一)對疑似和確診患者應進行隔離治療。

(二)對癥治療 可應用解熱藥、緩解鼻黏膜充血藥、止咳祛痰藥等。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楊酸制劑的藥物,避免引起兒童Reye綜合征。

(三)抗流感病毒治療 應在發(fā)病48小時內(nèi)試用抗流感病毒藥物。

1.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 奧司他韋(Oseltamivir,達菲),為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試驗研究表明對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成人劑量每日150mg,兒童劑量每日3mg/kg,分2次口服,療程5天。

2.離子通道M2阻滯劑 金剛烷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復制。早期應用可阻止病情發(fā)展、減輕病情、改善預后。金剛烷胺成人劑量每日100~200mg,兒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療程5天。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胃腸道副作用。腎功能受損者酌減劑量。有癲癇病史者忌用。

(四)中醫(yī)藥治療 參照時行感冒(流感)及風溫肺熱病進行辨證論治。

治療原則

(1)及早使用中醫(yī)藥治療。

(2)清熱、解毒、化濕、扶正祛邪。

中成藥應用

應當辨證使用中成藥,可與中藥湯劑綜合應用。

(1)退熱類 適用于發(fā)熱期、喘憋期發(fā)熱,可根據(jù)其藥物組成、功能主治選用,如瓜霜退熱靈膠囊、紫雪、新雪顆粒等。

(2)清熱解毒類 口服劑可選用清開靈口服液(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顆粒)、銀黃顆粒、板藍根沖劑、抗病毒膠囊(口服液)、藿香正氣丸(膠囊)、葛根芩連微丸、羚羊清肺丸、蛇膽川貝口服液等,注射劑可選用清開靈注射劑、魚腥草注射劑、雙黃連粉針劑。

分證論治

(1)邪犯肺表

癥狀:初起發(fā)熱,惡風或有惡寒,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口干,舌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解表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桑葉30g(先煎)荊芥15g 菊花15g 杏仁10g 連翹15g 生石膏30g 知母15g 大青葉10g 薄荷6g(后下)

(2)邪犯胃腸

癥狀:發(fā)熱,惡風或有惡寒,惡心、或有嘔吐、腹痛、腹瀉、稀水樣便;舌苔白膩或黃,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和中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葛根15g 黃芩15g 黃連10g 木香6g? 砂仁3g(后下) 制半夏9g 藿香10g 柴胡15g 蒼術(shù)10g 茯苓10g 馬齒莧30g

上述兩種證候隨證加減:

若患者出現(xiàn)胸悶、氣短、口干甚者,可加黨參、沙參;若咳痰不利,加天竺黃;若肺實變,加丹參、苡仁、葶藶子。

若患者出現(xiàn)喘憋、氣促、神昏譫語、汗出肢冷、口唇紫紺、舌暗紅少津、脈細微欲絕,去制半夏,加用人參、炮附子、麥冬、五味子;亦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

(五)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 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yǎng),給易于消化的飲食。密切觀察、監(jiān)測并預防并發(fā)癥??咕幬飸诿鞔_或有充分證據(jù)提示繼發(fā)細菌感染時使用。

(六)重癥患者的治療 重癥或發(fā)生肺炎的患者應入院治療,對出現(xiàn)呼吸功能障礙著給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持,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患者應積極采取相應治療。

傳統(tǒng)中醫(yī)

中醫(yī)治療禽流感首先要辨證施治,先分清流感的性質(zhì),如外感或內(nèi)傷,外感流感是感受外來邪氣,客于肺經(jīng),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發(fā)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湯:桂枝(去皮,30克) 芍藥(30克) 甘草(炙,20克) 生姜(切,30克) 大棗(擘,十二枚)、麻黃湯:麻黃(去節(jié),30克) 桂枝(去皮,20克) 甘草(炙,10克)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葛根湯:葛根(40克) 麻黃(去節(jié),30克) 芍藥(20克) 生姜(切,30克) 甘草(炙,20克) 大棗 (擘,十二枚) 桂枝(去皮,20克)之類。如不能及時治療會轉(zhuǎn)為內(nèi)傷,引發(fā)腎陽衰而陰寒內(nèi)生,腎絡通于肺,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tǒng)攝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沒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無神,或噴嚏不休,或兩腳冰冷,法宜扶陽,如四逆湯:甘草(炙,20克) 干姜(15克) 附子(炮,30克)、白通湯:蔥白(四莖) 干姜(10克) 附子(炮,30克)、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去節(jié),20克) 細辛(20克) 附子(炮,30克)之類。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